四川成都地区脑出血发病的时间流行病学特点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四川成都地区脑出血发病时间的季节差异,并找出其差异与该地区气候的相关性.方法 对四川成都市两城区内1 60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在整个时间段内各季节脑出血发病率的差异,并对气象因素与脑出血的发病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脑出血发病率在冬季最高(45.3,95%CI:39.1~51.5),夏季最低(24.1,95%CI:20.8~27.4);在不同的性别及年龄组(<60岁组与≥60岁组)中,这一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分析发现脑出血发病率与气候因子,如气温、气压、湿度、日照长度、风速等存在相关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高血压患者则表现出春季更易出现脑出血的趋势.这种季节差异性表现出与气候因子存在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76例,发生术中并发症12例,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5例,女7例;年龄39~72岁,平均54岁.以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颈僵起病8例,伴短暂性昏迷3例,以突发性眼睑下垂起病1例。
期刊
目的 为降低椎动脉、神经损伤和螺钉位置偏差等风险,探索应用术中CT实时导航技术完成上颈椎螺钉置入.方法 应用术中CT实时导航技术完成螺钉置入,9例患者中7例颅颈交界区畸形,1例C1~2巨大神经鞘瘤,1例C1~3椎板巨大血管性病变行上颈段螺钉固定,共置钉42枚.结果 根据Madawi定义的合理螺钉位置,9例共置钉42枚,位置满意,其中1例颅颈交界畸形患者二侧高跨椎动脉,1例-侧高跨椎动脉,共3枚C2
患者 男,23岁.1个半月前患者骑摩托车时摔倒,手柄撞击致左侧额颞骨折和左眼眶骨折.伤后第2天在当地医院行"左额颞凹陷骨折整复术".术后第1天患者左眼睑周围肿胀,并出现逐渐增大的眼睑囊肿,突出于眼裂外.经眼科治疗,没有好转。
期刊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并结合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技术,初步实现三维可视化皮层功能拓扑定位,辅助累及皮层功能区致痫灶的手术,提高疗效.方法 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双侧皮层电极埋藏覆盖中央区,术后予皮层脑电图监测,并实施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神经导航系统融合头颅MRI和CT影像,三维可视化拓扑定位皮层功能和致痫灶,第二次手术在导航辅助定位保护功能区的前提下,行致痫灶切除术,对累及功能区的病变实施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伽玛刀治疗与周边剂量密切相关[1-4].1999年Karlsson等[5]的研究成果对伽玛刀治疗AVM的周边剂量选择的影响很大,认为超过K系数的周边剂量可以获得相对良好的闭塞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合并根区蛛网膜粘连与HSV -1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TN患者于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见其三叉神经根区合并蛛网膜粘连者59例,取其蛛网膜作为实验组;未合并根区明显蛛网膜粘连的TN患者24例,取其蛛网膜作为病例对照组;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其HSV -1特异性DNA片段、特异性抗原,并以20例外伤患者蛛网膜做正常对照.结果 三组资料中DNA片段阳性
期刊
2011北京全国神经创伤专题研讨会暨首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2—5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隆重举行。周良辅院士为大会作了特邀报告,系统回顾了国内神经创伤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自建立神经外科以来所吸取的经验,提出了不足,并指出循证医学是将来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江基尧教授、张赛教授、蔡学见教授做大会特邀报告。
期刊
提出这个题目,或许有人认为是老生常谈而多此一举.这个问题虽老,但却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对于颅脑创伤(TBI)的问题确实有不少专家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新径良策,中华神经外科等杂志也刊登了有关的调查报告和新鲜信息,这无疑对我国TBI的救治,将会有所启迪和促进。
期刊
病例 例1:男,53岁.头痛、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个月.术中见左顶部皮质区有-4 cm×3 cm×2 cm大小,灰白灰红肿物.例2:男,64岁.间断性头痛伴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