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全切术患者术后严重低钙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fall_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out autotransplantation,TPTX)患者术后严重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病例来自2008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PTX的患者。收集患者手术前后血生化检查和术前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资料,以及手术切除甲状旁腺总质量(切除腺体质量)等。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法分析TPTX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783例TPTX患者年龄(46.90±10.78)岁,平均透析龄(91.36±41.75)个月,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者235例,发生率为3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iPTH(OR=7.56,95%CI:1.55~36.79,P=0.01)、血碱性磷酸酶(OR=36.71,95%CI:14.75~91.36,P<0.01)、血磷(OR=1.74,95% CI:1.11~2.71,P=0.02)水平高,切除腺体质量大(OR=1.18,95%CI:1.06~1.31,P<0.01)是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术前血钙水平高是术后低钙血症(OR=0.02,95% CI:0.01~0.07,P<0.01)的保护因素。

结论

TPTX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高。术前血iPTH、血碱性磷酸酶、血磷水平高,术中切除腺体总质量大是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例SYNGAP1基因突变引起的儿童智力障碍。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突变筛查,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寻找可能的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致病位点的验证。结果高通量测序提示患儿SYNGAP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c.1656C>A(p.C552*)杂合突变,用Sanger测序验证,患儿该突变位点为杂合,同时检测到患儿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
目的对1例多发异常患儿进行临床及遗传学分析,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对患儿进行检查,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检测其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并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对可疑突变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以及三尖瓣反流)、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胼胝体发
目的对1个巴特综合征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巴特综合征的候选基因(SLC12A1、KCNJ1、BSND、CLCNKB、MAGED2)进行测序,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测序结果显示SLC12A1、KCNJ1、BSND、CLCNKB基因均未检出可疑变异,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携带arr[hg19] Xp11.21(54 834
期刊
目的分析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患儿及其父母SLC22A5基因的突变类型,为其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采集患儿和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及Sanger测序对SLC22A5基因10个外显子的编码区及剪接区进行检测。患儿母亲于孕中期抽取羊水,分离羊水细胞进行SLC22A5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患儿,男,10天,
期刊
目的明确1例智力障碍、癫痫患儿分子遗传学病因,为该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及荧光实时定量PCR对患儿及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检查。结果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显示为46,XX;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显示为arr[19]21q22.12q22.13(36 860 195~38 801 482)×1 dn,杂合缺失约1.9 Mb,包含DYRK1A、PIG
目的对1例Glass综合征患儿的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检测患儿基因突变,探讨该综合征的表型与基因型特征。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应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医学外显子测序,对分析得到的可疑致病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成员进行检测。结果患儿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腭裂、牙齿拥挤、睑裂下斜。测序结果分析发现,患儿SATB2基因的第8外显子上存在致病性的
定量分析可以提高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尤其是在肿瘤疗效评估时。标准摄取值(SUV)目前已成为18F-FDG PET肿瘤定量检测的主要量化指标,尽管存在一些不足。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治疗前后SUV的差异可用来预测肿瘤的早期响应。然而,SUV的测量结果受多种变异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使用SUV评价疗效,了解该技术的重复性是必要的。重复性测量研究涉及在相隔几天内于同一扫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与转移部位、转移灶数目和直径的关系,评估其对不同部位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行首次131I治疗的DTC患者567例[男179例,女388例,年龄(45.3±12.3)岁],治疗前1周内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sTg、促甲状腺激素(TSH)。根据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判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