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由于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在师资配备上重点倾向于语数及艺体教师上,而对于科学、品德这些学科专职教师几乎为零,教师授课也主要体现在应试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等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呢?笔者也是一名兼职几门学科的普通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本课程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结合实际,让品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喜迎院士到田头》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科技兴农5分鐘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的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激情导行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授课在农村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教学理念上追求主体性、开放性、综合性和活动性;教学过程体现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那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就一定能达到。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本课程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结合实际,让品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喜迎院士到田头》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科技兴农5分鐘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的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激情导行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授课在农村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教学理念上追求主体性、开放性、综合性和活动性;教学过程体现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那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就一定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