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糖尿痛患者心理变化的护理体会。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理变化、心理护理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影响血糖的控制,经心理护理后,2~4个月内血糖平稳,1~3年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患糖尿病后会有各种心理变化,心理变化又影响治疗及血糖控制,所以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应成为我们护理工作常规。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近5年内我们护理了120例糖尿病患者,男84例,女36例。年龄52~80岁,全为2型糖尿病,病程10~26年,有轻度并发症者54例,无并发症66例。文化程度都在中学以上,经济情况较好。并发症与合并病中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轻度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足,无眼底病及肾衰。58例服降糖药,62例注射胰岛素加服降糖药,只有2例初用胰岛素泵,这可能是价较贵未普及到基层。全部病例精神正常。
护理
悲观心理的护理:多见老年人有并发症者,我们以热情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聊天讲国家大好开势,先进人物,生命价值等事例,促使其建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热爱生命与现代生活,逐渐消除悲观心理,主动配合医护治疗。
焦虑心理的护理:多见病程长、病情重、血糖难平稳的患者,分析原因是用药量不足,乱投医,治疗不规范引起,在我们直接指导下正规治疗,结果血糖平稳,患者心情轻松。焦虑心理消失。 顾虑心理的护理:多见有个人、家庭、子女、经济等问题的患者,我们的方法是建议老伴多照顾,说服子女要有孝心,联系社区多帮助,解决治疗与生活等实际问题,并反复劝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治疗,一切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孤独心理的护理:见于无老伴,子女不在身边单独生活的患者,我们的办法是认真护理,出院后多随访,并建立家庭病房。同时与外地子女、亲友及邻居多沟通,建议子女常回家看看,促成大家共同关心与帮助,消除了孤独心理,有利于治疗。
无所谓心理的护理:多见病程短,病情轻,50岁左右的患者,以为糖尿病无危险,抱着无所谓态度,甚至不治疗,照样大吃大喝,不戒烟酒。对此我们首先指出,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并说明任何疾病都有发生、发展、控制、转归等过程,糖尿病尤其需要饮食控制、药物、加强运动等综合治疗,如抱无所谓思想,不加控制,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已悔之晚矣。经说服后已重视治疗及戒除不良习惯。
结果
120例有心理变化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平稳,经大量的心理护理,2~4个月内血糖平稳,无波动,1~3年后随访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无并发症发生。
讨论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疾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患者因精神紧张、心理变化、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悲观、发怒、恐惧、孤独、激动、顾虑等,可使病情加重,血糖增高,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这是精神心理因素,促使体内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增高,致血糖增高,脂质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发生酮症。上述120例中虽无酮症酸中毒,但常见血糖增高,病情加重,症状增多。而心态正常者,血糖平稳,胰岛素用量也减少,所以我们体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控制是有利的。
对抱着无所谓态度的患者,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曾遇1例,将病情、并发症、后果等介绍得较重,未起好结果,反而增加了患者精神负担及恐惧心理。及时转变了方法,未发生不良结果。所以我们体会心理护理的说服、解释、介绍病情等过程中,要按各种不同的心理、性格、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由浅入深,有利健康方面说服解释,不能过急、过左、过重,否则会起到相反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近5年内我们护理了120例糖尿病患者,男84例,女36例。年龄52~80岁,全为2型糖尿病,病程10~26年,有轻度并发症者54例,无并发症66例。文化程度都在中学以上,经济情况较好。并发症与合并病中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轻度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足,无眼底病及肾衰。58例服降糖药,62例注射胰岛素加服降糖药,只有2例初用胰岛素泵,这可能是价较贵未普及到基层。全部病例精神正常。
护理
悲观心理的护理:多见老年人有并发症者,我们以热情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聊天讲国家大好开势,先进人物,生命价值等事例,促使其建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热爱生命与现代生活,逐渐消除悲观心理,主动配合医护治疗。
焦虑心理的护理:多见病程长、病情重、血糖难平稳的患者,分析原因是用药量不足,乱投医,治疗不规范引起,在我们直接指导下正规治疗,结果血糖平稳,患者心情轻松。焦虑心理消失。 顾虑心理的护理:多见有个人、家庭、子女、经济等问题的患者,我们的方法是建议老伴多照顾,说服子女要有孝心,联系社区多帮助,解决治疗与生活等实际问题,并反复劝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治疗,一切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孤独心理的护理:见于无老伴,子女不在身边单独生活的患者,我们的办法是认真护理,出院后多随访,并建立家庭病房。同时与外地子女、亲友及邻居多沟通,建议子女常回家看看,促成大家共同关心与帮助,消除了孤独心理,有利于治疗。
无所谓心理的护理:多见病程短,病情轻,50岁左右的患者,以为糖尿病无危险,抱着无所谓态度,甚至不治疗,照样大吃大喝,不戒烟酒。对此我们首先指出,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并说明任何疾病都有发生、发展、控制、转归等过程,糖尿病尤其需要饮食控制、药物、加强运动等综合治疗,如抱无所谓思想,不加控制,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已悔之晚矣。经说服后已重视治疗及戒除不良习惯。
结果
120例有心理变化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平稳,经大量的心理护理,2~4个月内血糖平稳,无波动,1~3年后随访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无并发症发生。
讨论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疾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患者因精神紧张、心理变化、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悲观、发怒、恐惧、孤独、激动、顾虑等,可使病情加重,血糖增高,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这是精神心理因素,促使体内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增高,致血糖增高,脂质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发生酮症。上述120例中虽无酮症酸中毒,但常见血糖增高,病情加重,症状增多。而心态正常者,血糖平稳,胰岛素用量也减少,所以我们体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控制是有利的。
对抱着无所谓态度的患者,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曾遇1例,将病情、并发症、后果等介绍得较重,未起好结果,反而增加了患者精神负担及恐惧心理。及时转变了方法,未发生不良结果。所以我们体会心理护理的说服、解释、介绍病情等过程中,要按各种不同的心理、性格、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由浅入深,有利健康方面说服解释,不能过急、过左、过重,否则会起到相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