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的三个建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而不被统一的标准化答案束缚。这种教学理念的推广,宛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使师生都有了挣脱“紧箍咒”的感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尊重,课堂开始富有朝气,学生因此不乏独到见解,教师可以轻松处理教学生成,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一些现象也不容回避: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高低差异,必定有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属于低层次的,基本游离于语文课堂之外,如果教师忽视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思维品质的提高,会使这部分学生的探索迷失方向,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将大打折扣。对此情况,笔者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不囿于习见方能引导学生有鲜活灵动的创新认知
  
  一个在教学上真正游刃有余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内定”预设和“弹性”预设。“内定预设”是指教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平等的首席”位置,面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始终围绕着以学生为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与学生合作探究。“弹性预设”是指教师要同时充分行使自己与学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新设置教学内容、价值取向,以富有思辨性的真诚发言,从“真善美”的大方向上启迪学生,为学生提供更深邃的见地、更丰富的选择、更广泛更深刻的思维空间。
  譬如教师在教读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和人文学家房龙《<宽容>序言》时,分析文本故事中有三类形象:守旧老人、村民和漫游者,以及他们的各自特点与结局,这时已经按照教参意见暗示“村民”愚昧麻木、自欺、无知、安于现状,甘于受制于守旧老人和律法,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客观上助纣为虐,成为了守旧力量的帮凶,然而后来爆发叛乱,终于找到漫游者开辟的幸福家园,文中通过这句话:“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说明他们开始认识到漫游者是先驱者,懂得了宽容异己,那么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受迫害呢?教师因势“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否定、镇压异己,只会造成悲剧,造成真理路上的曲折,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己。
  文中故事塑造了三类形象,正面形象当然应该是漫游者,他是新世界的探索者、新思想的传播者,追求真理,敢于质疑,为唤醒沉睡麻木的心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和“守旧老人”以及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但最终“爆发了叛乱”的“村民”皆形成鲜明对比,即“漫游者”是愚昧、守旧的反面——开拓、创新,冲破积习与传统,并有心系大众的强烈责任心的一员。可见,“宽容”作为本则寓言故事主题之一是不能排除的,但被当作本寓言的唯一主题会让学生迷失自我认知和思索方向。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时,应该用开放的问题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把学生思想的宝库打开。
  
  二、严忌为图简单方便把教师自己的人生态度强推给学生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驾驭人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帮助
  学生认识这一切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旦居高临下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价值观强推给学生,必然导致学生成为思维训练的庸懒者,这与阅读教学“立人”目标相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笔者曾经听过这么一节公开课:教师讲完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最后进行能力拓展时,目的在于以葛朗台为反面典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因为离下课只有几分钟了,教师没让学生讨论,就先入为主代替学生完成任务,说:“现代社会许多人把钱存在银行里,如同新时代的‘葛郎台’,也是吝啬的表现……”
  本案例中,教师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拓展了文本理解的外延,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本真,让生活变为真正的课堂,这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成功途径。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提升时,却因时间原因过于随意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仅从最基本层面分析“储蓄”就是“吝啬”的表现,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地深入发展,对学生的金钱观还是一种误导。其实我们不妨换一种提法,提问学生:“了解了人人厌恶的葛朗台这一反面人物,我们会有些什么感想呢?”这样就可实践“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独特阅读体验,学生的感想一定会五花八门,最后教师再可以深刻总结:葛朗台贪婪、残暴、专制、蛮横,从他对女儿和太太的态度变化又可见他虚伪、狡诈的丑恶嘴脸;他对人对事有善变的一面,但导致他变化的又有不变的本质——嗜钱如命,对黄金的强烈占有欲,为此他眼里只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根本没有亲情、爱情、伦理、道德!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对如何看待金钱的追求,如何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更为成熟的认识,即一个人对金钱的追求无可厚非,因为金钱追求可看作是对物质提升的追求,这是一个人奋斗向上的动力,但不能因此而伤害亲人,危害社会。我们为葛朗台变态的灵魂感到悲哀,同时也从他身上吸取一个教训,那就是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金钱虽然重要,但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理想、自由、精神的充实与快乐等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太多太多,面对诱惑,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自己地情操。
  
  三、防止因“尊重”学生的新思维而降低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解读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不同于他人的理解,不过,学生的自主理解、创新思维一定要基于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课文所提供信息之间得以建立起实质性的而非任意性联系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带来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带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即思维品质的提高。
  譬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项链》情节,分析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性格时,学生已经很清楚她身上的缺点:爱慕虚荣,一心追求奢华生活。此时教师点拨学生:分析人物,一定要一分为二、全面立体地评价。于是大家纷纷发言寻找她身上的性格优点,比如善良、诚信、能吃苦、能负责。而一位女生则得出了这种结论“善解人意”,教师虽然不理解,但还是认为这是新的思维火花,赞许地问学生:“你从什么地方发现的这一点?”学生回答说,从课文中写玛蒂尔德需要晚礼服时,“想了几秒钟,合计一个数目,心里想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看出来的。
  作者用语言信息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当然有作者本人的理解,但阅读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我们学生读了任何一部作品,得到的只是一个惟一的“答案”,这是阅读之大忌,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辨,只要他们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行。本案例中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分析好像是一种新思维,究竟正不正确呢?适不适宜肯定鼓励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她缺乏全面的思辨过程,只是萃取一点不及其余,思维品质表现不佳,如果不加以纠正,会让学生误以为只要“奇想怪说”就是创造,那就违背了思维激发的初衷。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的依据语境中,有这种描述,玛蒂尔德用激将法对丈夫说:“你的同事,谁的妻子打扮得比我好,就把请柬送给谁去吧。”路瓦栽“难受了”,然后才不情愿地同意妻子做一身合适的衣服,玛蒂尔德“善解人意”,又怎么会在丈夫面前耍心眼儿,心里“想了几秒钟,合计一个数目”,继续刺激丈夫脆弱的心灵呢?这儿刚好反映出她为图虚荣不顾其他一切的极端自私的个性。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为达到这一人文性目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点是教学生“收获了什么”,首要考虑的当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程度如何、思维品质的提高如何。为此,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要求,对文本内容要烂熟于心,再进行弹性预设——包含丰富生成性,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促进学生不仅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高峰,而且有高水平的思维和智力加工过程,使教师和学生互享共享教学的愉快。这种弹性预设以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为前提和基础,内在地包含有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师的创造,而不是照搬现成的旧说。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弹性预设,最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学会倾听,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意外”,并不断解决这不曾预设的“精彩意外”,使学生总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不过,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又不能一味地肯定学生,而更重要的是进行一种有效的积极引导。如果不正确地引导学生“独特体验”获得的所有的结论成果和价值取向,任其错误的“体验”发展下去,这样的“尊重”,学生只可能再次严重地迷失做人的方向,到头来所谓的“尊重”完全可以变成对学生心灵的戕害。
  
  肖锦川,吴正名,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孝感。
其他文献
由于受语文教学多元化的影响。目前语文教法呈两大流派:一是所谓“新潮”。其表现五花八门,擅长画画的,画上几幅画,以示形象性;擅长演说的,口若悬河,以示学识渊博;就是擅长朗读的,也非用个录音机,以示现代化;更有甚者居然把教材变成剧本。把讲台变成舞台,把学子变成戏子,还美其名曰“愉快教学”,殊不知宝贵的语言教学时间在嘻嘻哈哈中付之东流。二是所谓“旧派”,其表现主要为两种:一种做法是以讲代读,“满堂灌”,
随着电影、电视拍摄技术的飞跃发展,影视正凭着它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雕刻等艺术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武术、娱乐等内容为一体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的广大观众,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当今几乎没有谁敢低估影视的力量,没有人敢忽视影视的存在与发展。由于影视的商业性、娱乐性,很多影视商片面追求高收视率。什么影视流行,影视界便对这些节目进行大量的炒作,影视商便迅速克隆复制出相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是一种厚重的关怀,是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语文是一种灵性,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而所有这些都以语言为载体,借助语言展现语文的内涵与风韵,而语言的学习必须依赖于反复的诵读。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教师思维习惯的影响。语文已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灵性,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也就陷入了种种尴尬与误区。在阅读教学中,以机械的识记、繁琐的讲析、零乱的
1、我真想嚷嚷    今天是愚人节。我抱着周记本,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得防着点儿,那帮混小子,什么馊主意都想得出来。他们会怎么着呢?推开教室门,一把扫帚凌空而降?有可能;走进教室,一支水枪突然从某个角落向我射击?也不失为一个方案;走上讲台,讲台上抹了油,我一脚踏上去,摔个四仰八叉?也并非没有可能;要不黑板上画上我的漫画?就像李冒儿在周记里画的那样,两只小辫儿吊在直升飞机上,眼泪刷刷地往下洒,下
罗漫,1956年生,贵州贵定人,布依族。1977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论唐人送别诗》发表于《文学遗产》1987年2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代表作有《桃、桃花与中国文化》(《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词体出现与发展的诗史意义》(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节译)、《战国宇宙本体大讨论与〈天问〉的产生》(收入《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
一.竞赛题目  题目:语文课本伴我成长  要求:1.文体自选;2.立意自定;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二.写作指导  审题:“语文课本伴我成长”,作为一命题作文,其关键词应锁定为“语文课本”“我”“伴……成长”。从这三个词来看,学生在考场里扣住题目要求来选材并不是件难事。“语文课本”从考生的实际写作来看,大多从自己熟悉的课文来体现,如《童趣》《走一步,再走一步》《爸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由此正式步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另外,住建部近日也确定了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处理系统,覆盖四大直辖市和27个省、自治区的省会/首府。有机构表示,垃圾分类新政带来边际增量,厨余处理市场广阔,按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56%估算,全国推广后有望新增约3800亿的投资市场空间。另外预计厨余垃圾清运服务和垃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标”的要求,引发我们对于传统教学行为方式的思考,促使我们在个案教学中,针对文本的具体情况。生成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就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呈现,谈几点看法。    一、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语文问题的呈现要巧角度、富有机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要改变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也应该寻找属于它的理想支点。    (一)体验、感受,引入源头活水    宋代理学家朱熹移_见书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并且带着情感去写。就应当引导他们去体验、感受,为写作引人源头活
2007年9月,由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牵头,“作文大革命”实验班成立。几位专家在认真细读实验前的学生作文后,发现这些作文没有个人见解,人云亦云,思想“正确”,语言乏味,平铺直叙。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不无痛心地指出:“在种种日常化、考试化的压迫、利益诱导和强化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已经自觉地、熟练地掌握了所有说谎、伪饰、顺应时势的本领,个人的独特性消失了,想象力消失了,生命的独特经验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