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根尖周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根尖周炎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进行研究,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和观察组(46例,经多次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随访1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1)经比较,治疗3天后,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经随访发现,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3.48%,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30%,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尖周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多次根管治疗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就诊的次数和疼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根尖周炎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性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为了观察根尖周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特从口腔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2例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根尖周炎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收入46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8~76岁之间,平均为(56.62±12.58)歲;患牙数量为1~3颗,平均为(1.6±0.4)颗。观察组收入剩余46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为(56.73±12.43)岁;患牙数量为1~3颗,平均为(1.8±0.5)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患牙数量等基线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分布均衡,不存在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本组患者均符合如下条件:(1)患者年龄均≥18岁,且≤80岁;(2)患牙数量不超过3颗;(3)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1]。
  1.2.2 排除标准
  将身体其他部位患有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肿,渗出性根尖炎以及有既往治疗历史和0.5年内有创伤和手术史的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具体操作为:行常规开髓和拔髓处理,然后采用合适的方法预备根管,用双氧水和浓度为0.5%的生理盐水将患牙的病灶反复冲洗干净,并注入浓度为17%的EDTA和浓度为0.5%的次氯酸钠行凝胶软化和根管润滑操作,最后采用了冷侧方加压的方法用牙胶等材料一次性完成填充。
  观察组:经多次根管治疗。具体操作为:完成常规开髓和拔髓处理和患牙清洗后,先注入氢氧化钙糊剂,经复查无症状后再填充牙胶等材料,分多次完成。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治疗3天和1周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看,观察其治疗效果。其中疼痛分级的标准为:轻微疼痛,不需要使用止痛剂为轻度;有不适感和轻微的咬合疼痛,需要使用常规止痛剂为中度;有持续疼痛,无法正常咬合,并需要使用强效止痛剂为重度[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发生率
  经比较,治疗3天后,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疼痛发生情况(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疼痛发生情况(n/%)
  2.2 治疗有效率
  经随访发现,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3.48%,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30%,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临床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在口腔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根尖周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它的主要的致病因就是病原微生物的长期存在,使根尖周组织呈现出慢性炎症反应,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就会形成炎性的肉芽组织,破坏牙槽骨[4]。目前,多次根管疗法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具有显著疗效,但是却具有疗程长的局限性,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变,再加上该疗法容易导致渗漏和感染等问题,所以临床中开始探索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可行性。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治疗3天后,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3.48%,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30%,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果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性根管治疗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根尖周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多次根管治疗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就诊的次数和疼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当然,并不是所有根尖周炎都适合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谭小兵,张玉皓,徐静舒.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3,26(03):3129-3130+3133.
  [2]潘祖会.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8(15):2058-2059.
  [3]鲁新颖,唐勇.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32(03):45-46.
  [4]耿雅娟.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03(14):125-12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6 例,分析其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56 例患者中好转出院54 例,死亡2例。结论 科学护理可有效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
【摘 要】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济宁市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全部恶性肿瘤患者30例,其中包括,血清总钙、白蛋白、校正血钙和相关的临床资料。随访的截止时间为2015年1月。结果:恶性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发病率为5.4%,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和年龄(P<0.05)、临床分析(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位(P<0.01)、血清总钙(P<0.01)有
【摘 要】 目的:对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与比较。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B组行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与评价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