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旧与新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州方言中,“厝”(cuò)意指房屋,“古厝”则泛指古建筑,这里面包括功能各异的建筑,城墙炮台、寺院宫观、民居祠堂等都属“古厝”范畴。
  自古以来,福州便极重建造,房屋修建多选用上等石材,聘请能工巧匠,这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散文《道山亭记》中可窥一斑:“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修旧如旧、保护为先的基础上,三落厝导入商业开发,400 多年的老宅改造成了文创酒店,保留了古厝岁月痕迹的同时,也注入了现代设计,使古厝焕发新的生命力。

  福州古厝的独特魅力,往往隐藏在平常的人间烟火气。虽然福州古厝的知名度比不过福建土楼和闽南红砖厝,但却可以从中读解出独属于福州的历史文化基因。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福州闹市区的三坊七巷,是最具代表性的坊巷建筑。作为是福州古厝的名片,这里的白墙灰瓦、古榕小巷都成了游客来福州的打卡地。
  三坊七巷始建于晋代,到了唐末,当时的“子城”已无法容纳不断增多的人口,闽王王审知便在子城的外围筑起了罗城。位于罗城西南的三坊七巷也被划入“城里”的范围,自此成为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的居住地。
  俗话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人都曾居住于此。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写有“南后街”三字的牌坊正对美食街达明路,网红餐厅聚集地,因此这里是福州节假日人流最密集的路口之一。
  林觉民冰心故居就在这个路口的西南侧,虽处闹市,但这三进院落自有其清幽。1911年4月24日,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时年25岁的林觉民在香港用一块白方巾给妻子陈意映写了一封家书,整封信1200余字,无一不表达着对妻子的深情思念和对祖国深沉的爱。林觉民对妻子的思念绝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在信中回忆了三四件小事来倾诉对妻子的情感。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林觉民在信中写到他们在南后街的这个家,有月、有梅、有你、有我,两人并肩携手,互诉情思。
  然而这样的场景只空留回忆,在国家危亡之际,林觉民毅然投入革命。革命必然有牺牲,他也预感到了生死离别,正如家书开头所说:“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4月27日下午5时30分,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第十次武装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林觉民与方声洞等人负伤被捕,数日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就义后,其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便卖了这套房屋,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这套位于南后街的院落被冰心的祖父买下,成为冰心的童年乐园。
  与林觉民对这屋子带有浪漫凄美的回忆不同,冰心在《我的故乡》中娓娓讲到:“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非常地熟悉、亲切……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的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六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成了我的乐园,我一得空就钻进去翻书看。”在冰心的笔下,福州的这个家温暖美好,不仅是因为有满架的书,更重要的是有特别疼爱她的祖父。
2021年3月17日,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街区的古厝绿树( 姜克红/摄)

  这处位于杨桥东路17号的院落,现在已成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曾经的厅堂辟为革命史实陈列室,居室则恢复了林觉民居住时的卧室原貌。2020年底,福州市开展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林觉民冰心故居也进行了展陈提升改造,将大量的历史信息浓缩到现代化展陈手段中,为故居留出足够的欣赏空间,让观众在感受名人故事时,同时注意到古厝作为建筑的魅力。

社区博物馆收藏集体记忆


  三坊七巷除了是“闽都名人聚居地”外,其实还有一个不太被人提及的身份:全国首批由国家文物局授牌的社区博物馆,由1个中心馆、37个专题馆和24个展示点组成。
  社区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新形态,1967年建成的美国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是第一座以“社区”命名的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关注历史文化与社会地理空间的有机融合,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名人故居等正好与之印证。于是在2010年《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规划》中,形成以“地域 传统 记忆 民居”为特征的社区博物馆雏形。
  社区博物馆建立的缘由,是对社区历史与集体記忆进行收藏与保护,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重视,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递无形的社区理念、信念、规范等,促进社区价值的养成;利用坊巷间众多文保单位和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并展现三坊七巷富有地方特色的集体记忆的文化空间,体现活态的、民俗的、真实的、传统的文化内涵。
  刘家大院是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中心馆。这座位于光禄坊的福建最大古民宅,总面积达4532平方米,曾是上世纪初福州首富“电光刘”的家宅,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曾居于此。如今,这里有三坊七巷的浓缩展示,还成为博物馆的信息中心,游客可以在此查询社区博物馆的相关讯息。
  刘家大院坐南朝北,规模庞大,布局工整,工艺精美,其建筑尺度和用材也很惊人:前后檐下的廊檐石又长又宽,梁柱等结构构件硕大,天井里的石勒脚很多都是用整块的大青石砌筑,这也充分体现了南方建筑灵动通透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稳重和大气,展示了刘家的富足和气派,见证了福州商业发展中的一段辉煌。

当老宅遇到文创


  除了三坊七巷这样的明星古厝,福州还有很多明清村寨古厝,如永泰龙口古厝、连江三落厝等,这些古厝和土楼一样,都是围拢屋式民居。
  始建于宋朝的龙口古厝,由龙口祖厝、和也厝、宴魁厝、拔魁厝组成,共有房屋200余间,其中“鹤形路”是它最有意思的地方。鹤形路是根据五行八卦的要求,修建一条形似仙鹤的巷道,寓意兴旺长寿,巷道一头是入口处书斋,一头是龙口祖厝,中间弯弯曲曲的“鹤颈”长约150米,两侧墙基用鹅卵石铺成,意為鹤食之米。关于这条路有很多神异传说,说到底其实也是和家族崇文重学有关吧。
  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古厝并未成为历史“化石”,它仍在发挥最初的功能。不管是永泰古厝、连江古厝,还是三坊七巷,都是人们世代生活的“家”,明清时的石板、排水洞等仍在正常使用。
  然而古厝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修缮问题。20多年前,古厝的修缮大多靠村民自发组织集资,村民们的集资都是出自对古厝千丝万缕的归属感。但这样的筹集资金毕竟有限,于是在近几年,社会资本慢慢进入古厝的修缮和保护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连江三落厝:在修旧如旧、保护为先的基础上,三落厝导入商业开发,400多年的老宅改造成了文创酒店,保留了古厝岁月痕迹的同时,也注入了现代设计,使古厝焕发新的生命力。
游人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严复故居参观(张国俊/摄)

  2019年8月,三落厝作为乡村振兴和福州古厝改造的经典范例,出现在央视纪录片《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篇》中。它的改造不仅仅针对单个度假酒店,而是对戏台、街区、村落等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空间的系统升级。传统村落和建筑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破旧衰败的模样,它成了艺术、休闲、娱乐的空间。
  2019年修缮升级后的三落厝,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便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前被遗忘的村落聚起了人气,村民销售自制的土特产赚了财气,参与古厝改造的设计团队赢了名气,真正实现了三赢。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2021年6月至7月在福州召开。这是继2004年在苏州举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后,时隔16年,又一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作为承办地,福州要抓住“世遗大会”的契机,一方面要鲜明突出福州本地元素,集中力量宣传“福州古厝”,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例如朱紫坊、上下杭、冶山春秋园、烟台山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都得到保护升级。
  但归根结底,人间烟火气是福州古厝的精神本质,如何充分利用古厝,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更有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才是改造修缮的最终落脚点。
其他文献
阎明复,一个很难让人忘记的名字。尽管他早已离开了工作岗位。  他做事时周围像是总有一个气场,一个有很强吸引力、凝聚力的气场。让人能感到火的温暖、水的亲切。他的声音、他说的每一句话总是那样生动、亲切,一下子就让你的心有感觉、有震动,让你感到了爱的力量、思考的力量。他说的、做的让人感到真实、感到真诚、感到善良。当你说话时,他那一双明亮的眼睛常常会自然、凝神地望着你,让你感到了尊重,也让你有了自信。他有
“院士论文造假”连环事件将国内著名现代中药企业天士力卷入其中。李连达院士称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曾一度在社会上引起恐慌。那么复方丹参滴丸到底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又是怎样炼成的?    追本溯源:方剂源于中国药典    打开中国药典,您会看到复方丹参是一个传统方剂。经过长期大量病例观察,证明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和急救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冰片、三七、
2011年12月22日,山东省慈善总会、济南坤利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点滴爱心·成就扬帆工程”为主题的慈善拍卖活动。   拍卖会上,济南坤利集团将一辆奇瑞A18汽车现场1元起拍,其他5辆汽车按出厂价起拍。车辆竞拍所得利润33999元捐给山东省慈善总会用于“扬帆工程”项目。   扬帆工程是由山东省慈善总会发起实施的大型慈善救助项目。目的是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善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高校优
社会关爱涌热流,慈善之光映高墙。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在押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帮助支持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降低在押未成年犯重新犯罪率,福清市慈善总会、福清市人民法院、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共青团福清市委共同举办“慈善之光映高墙”活动。  2010年5月22日上午9点30分,“慈善之光映高墙”活动在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广场拉开了帷幕。活动的主题是:由福清市慈善总会、福清市人民法院、
近日,随着最后一家商户停业搬离,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上海张园地块——进入整体封闭式保护改造阶段。  此次张园封闭改造,每幢建筑及其附属的门窗甚至居民留下的老家具都被贴上了“保护标签”。张园项目要对包括生活状态印记、城市建筑文脉等在内的历史文化风貌实现全面保护、修旧如旧、整体传承,努力为破解城市发展建设、改善市民生活与城市历史
近日,胶州市启动“年解一忧”白内障患者集中救助活动。从即日起到年底,由慈善总会出资200多万元,为全市18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以后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由胶州市残联负责,发现一例手术复明一例,努力把胶州创建成为“白内障无障碍城市”。  近年来,胶州市慈善总会不断拓宽救助渠道,相继开展了“情暖万家”、“周行一善”、“阳光助学”、“夕阳助老”等救助活动,设立了“中华慈善胶州医院”,累计救助
慈善的根本在爱心,爱心的传播离不开教育。将“爱心”在教育中凸现出来,让慈善在全社会传播开去,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慈善的责任。《慈善》杂志响应社会期待,开辟专栏,为以《慈善读本》为代表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全国丰富多彩的爱心教育实践提供宣传、交流与展示平台,这真是一件造福慈善、造福民族未来的好事。为此,我表示诚挚的祝贺!   中国是一个仁爱之邦,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关于仁爱的名言古已有之,如“仁者爱
前几天偶尔看电视,中央七台,半截儿看的,说的是盖州的一件好人好事,挺整齐的城市,马路边却很突兀地出现了一个破烂窝棚,窝棚里一个白发老头,老头瘦削的脸,只剩两颗牙的嘴微张着,表情麻木,有着一种悲怆的沧桑,也可以说是个普通的乞丐形象。老头身上披了棉大衣,被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走出来,周围三五个人簇拥着上了车。  镜头一转就是敬老院了,好多穿棉大衣的老头们在长条桌边吃饭,饭菜看起来比较家常,大家也吃得不拘谨
他掉头摔门离开,决绝地奔向另-个女人。妈妈的泪立时就像河流决口了;丫丫疯了一样朝那个背影扑了过去,抱住他的臂膀。然而这只臂膀,这只曾无数次搂抱过搀扶过自已的臂膀,此刻却凶狠地将她推搡开来。她踉跄跌倒,被赶来的妈妈揽入怀中,两条泪河交汇奔流。过了-段时间,妈妈用牙齿咬断泪水,朗声扶丫丫站起。丫丫-挺脊梁,觉得自已忽然和妈妈齐高,仿佛已年有十八。其实当时她才刚高过书桌,年方八岁。  丫丫从此改了亲热称
一、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应有一个客观清晰的判断。    中国现代慈善,从上世纪90年代初经国家批准成立第一家全国性的民间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算起,只有10几年的实践。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慈善在名份上受到不公正对待,自然也就很难开展有组织的社会慈善活动。相比之下,我们与国际社会慈善领域的发展差距拉大了,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