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资料归档自动化处理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黑龙江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电力系统中各种工程资料归档工作复杂、工作量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了依靠计算机技术开发Word和Excel工程文档批量处理工具,通过程序设计的工具对工程文档进行快速处理.分别设计了目录选择、实时显示、分析统计等模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资料归档管理水平,满足当前电力系统中各种工程资料归档工作的使用要求.以2020年L公司通信工程资料归档工作为例,验证了所开发工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针对某6 MW分布式风电场接入系统,对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和负荷进行分析.结合风电场所在区域的电网,考虑接入电压等级下的线路传输容量、电能质量等,提出系统对分布式风电的技术要求.同时,对其配置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等相关设备,保障风电场顺利接入及后期可靠稳定运行.
根据两起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继电保护动作事件,结合故障录波采用对称分量法对保护动作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应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对两起继电保护事件的分析,提出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继电保护整定注意事项.对接地变与母线连接元件的零序电流保护整定配合、接地变零序电流保护的跳闸出口配置、接地变零序电流保护的电流互感器选取、接地变相间电流保护的整定方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基于TEAM Problem 21基准族选取换流变压器常用的导磁钢板、硅钢叠片和铜板材料,在50~2450 Hz频率范围内,进行了3种材料杂散损耗随频率变化的测量,并基于标准方法,分析了3种材料杂散损耗与谐波次数指数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加,结构件损耗均呈增加趋势;导磁钢板和硅钢叠片的杂散损耗指数大于标准推荐值,铜板的杂散损耗指数小于标准推荐值.
对多家风电场进行金属技术监督查评,现场检查发现风电场普遍存在设备部件失效原因分析不清、检验试验不到位、超标缺陷未处理、技术档案不完善、技术人员能力欠缺、培训力度不足、检测报告不规范等严重问题.结果 表明:风电场检修检验各环节工作不完善,异常事件分析处理能力不足,技术监督能力水平薄弱.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在产生原因、性质特点、影响程度、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建议,供相关专业人员借鉴参考.
研究交货状态铁镍基合金Ni47Cr23Fe23W7在650℃高温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稳定性,采用约翰逊-迈尔(JMAK)方程进行计算.在650℃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达到5000h以上后,逐渐在晶界和晶粒内部出现少量析出相,析出相呈颗粒状和短棒状,缓慢长大.结果 表明,Ni47 Cr23 Fe23 W7在650℃下,组织预计开始发生粗化的时间约为16.7万小时,具有优异组织稳定性,Ni47Cr23Fe23W7合金可以作为650℃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集箱和管道的候选材料.
针对锅炉水冷壁腐蚀问题,研究了几种高温涂层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高温氧化动力学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动力学方面,Cr、Ni含量较高的45CT涂层与HDS-45涂层的增重较少,而非晶涂层增重较大.稳定性方面,不同涂层与基体结合性存在较大差异,而涂层的防护效果与涂层的稳定性和化学成分相关.
为解决锅炉屏过结焦问题,对锅炉炉膛温度场进行测试.通过对焦块生成机理、燃煤灰成分、焦块成分、灰熔融特性状况进行分析,确认锅炉结焦的原因,并对锅炉运行方式进行调整.调整后锅炉掉焦及屏过结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为解决电力通信网中资源利用率低问题,引入最优化资源保护技术.通过生成电力通信网业务矩阵,基于最优化资源保护技术的矩阵路由,以及对路由后的网络工作容量配置预置圈进行保护.结合实验结果证明,最优化资源保护技术与传统保护技术相比可以有效降低资源保护的冗余度,实现对通信网中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
某电厂高压加热器至除氧器疏水管道存在振动故障,管道振动影响管道寿命及机组安全运行.针对疏水管道进行应力、模态分析及振动测试,发现管道刚度低,管道内气液两相流是引起管道振动的原因.通过提高管道刚度,加装阻尼器等措施,高效解决了疏水管道振动故障.
针对发电机组在参与深度调峰时,滑压节能与电网AGC考核要求的根本矛盾问题,以及现有凝结水变负荷技术和滑压优化技术的局限性,将基于凝结水变负荷技术的深度滑压节能控制策略应用于发电机组.通过凝结水变负荷提高机组响应电网一次调频和AGC指令的能力,从而实现机组的最优滑压运行.结果 表明,机组在达到电网考核指标的前提下,实现了深度滑压节能自动控制,节流损失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