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在放疗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检验医学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微课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相结合在放疗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将80名在放疗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带教;观察组采用微课与PBL教学法相结合进行带教.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比较,评价指标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知晓患者情况、护患沟通、电子护理病历应用、健康教育、教师满意度、沟通能力、综合表现;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考核得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微课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应用于放疗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甘肃地区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位点,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 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及地理位置是否有关,为指导孕期叶酸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PCR-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受检者MTHFR C677T、A1298C位点,MTRR A66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是否符合遗传平衡.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甘肃省内不同区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
目的 探讨3项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33例患者纳入研究,术中为患者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脑电图(EEG)监测.比较不同监测模式的严重报警和次要报警发生率.比较不同监测模式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 3项联合监测时严重报警和次要报警发生率均高于单项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监测的特异度为100.0%,诊断符合率为90.0%,灵敏度为90.0%,高于各单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微波炮制中药熏蒸对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式,中药熏蒸、电刺激、综合治疗的患者各选取了30例,分别作为中药熏蒸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3组的治疗周期均为20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盆底肌收缩力分级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熏蒸组与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