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27
我国各类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一些就诊伤员常常是在会诊、检查、搬运过程中因失去宝贵的时间而加重病情,甚至死亡[1],为获得良好的抢救效果,除手术及时正确外,手术前围手术期应该有完善的处理,尤其对急诊科术前手术期处理尤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16例外伤性肝脾破裂病人救治总结,认为及时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细致而科学的病情评估对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
临床资料
本组肝脾破裂患者16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9~60岁。肝破裂6例,脾破裂8例,肝脾复合伤2例,治愈率100%。
抢 救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抗体克:选择较大的血管穿刺,应用三通管快速静脉补液,视病情建立2~4条静脉输液通路,以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正常浓度,维持血液,尿液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迅速做好呼吸道管理,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外伤性肝脾破裂病人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体克,若合并胸部外伤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合并腹部空腔脏器损伤则出现呕吐,甚至呕血。迅速及时清理呼吸道并给氧4~6L/分是一项重要的抢救措施。
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观测,随时掌握病情动态:我们首先查病人脉搏、血压、神志情况,以迅速判断失血体克程度,如果血压降到很低甚至为零或血压变化迅速,则不宜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来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为Q1/6~1/2小时。神志、尿量变化可判断体克程度。
迅速及时处理合并症:若外伤性肝脾破裂合并胸部损伤如气胸、血气胸危及生命,应迅速配合作胸腔闭式引流及局部处理。
迅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在建立静脉通适同时采集各种血液标本,如交义配血、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同时迅速联系床旁B超以了解腹腔内积血积液以及留置胃管、尿管、术前用药等。
观察与评估
密切的临床观察:此为肝脾破裂治疗最重要一点,患者入院后应绝对安静卧床、禁食,输血补液,随时观察患者腹部体征、血压、脉搏的变化,经处理时间超过3小时血压无明显下降者多可继续观察,保守3天时患者往往大便时再次引起出血,此时应提醒患者少动,出血多可控制,并非一定手术。保守治疗患者住院平均时间较长,约3周,出院后仍应限动1个月,2个月内禁止烈活动。
早期体克的动态观察:如发现病人表情紧张、头晕、恶心、眼花、心悸,提示已有内出血可能;相继出现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口渴、脉率>100次/分,提示心输出量减少,提示体克早期;病情进一步发展便出现手足发凉、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脉压变小、收缩压下降、尿量减少、静脉蹋陷等出血性体克表现。医师既是体克早期的发现者,同时又要观察评估体克的发生和发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体克向深重发展,争取手术时机。
掌握有关化验检查:密切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自、血球压积,以了解血容量和血浆丢失情况。如三者下降明显则提示腹腔内出血较多,需急症手术治疗。
掌握腹穿结果:腹腔穿刺术对腹内脏器损伤诊断价值较大。如腹穿抽出不凝血液提示腹腔内出血; 如抽出胃肠内容物,表明有消化道破裂。穿刺后要注意评估局部疼痛和全身病情变化,综合动态评估病情。
其次需明确胸腹腔内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急诊科医师要了解受伤史及伤后出现的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如是否合并上腹部胀痛,呕吐甚至呕血,是否有血尿。 呼吸是否困难、是否有发组、血氧饱和度是否下降等。
腹痛及腹部体征的评估: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多最初发生疼痛的部位往往表示相关受损脏器的部位。如肝、胆、十二指肠损伤可出现肩部放射痛;脾、胰破裂或大血管受损后引起后腹膜大出血,可出现持续腹痛和腰背痛。脾被膜下破裂出血时,可能仅有上腹胀闷不适,应严密观察。腹痛和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腹部创伤的急诊科围手术期的处理重点在术前诊断和准备上[2]。经术前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可确保危重伤员的及时救治,减少井发症和死亡。充分利用“伤后黄金1小时”,将救命性的外科处置前伸至急诊科,提高救治急诊病人的效率 。
参考文献
1 朱立,吴亚雪,李根风,等.设立急诊外科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74.
2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我国各类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一些就诊伤员常常是在会诊、检查、搬运过程中因失去宝贵的时间而加重病情,甚至死亡[1],为获得良好的抢救效果,除手术及时正确外,手术前围手术期应该有完善的处理,尤其对急诊科术前手术期处理尤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16例外伤性肝脾破裂病人救治总结,认为及时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细致而科学的病情评估对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
临床资料
本组肝脾破裂患者16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9~60岁。肝破裂6例,脾破裂8例,肝脾复合伤2例,治愈率100%。
抢 救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抗体克:选择较大的血管穿刺,应用三通管快速静脉补液,视病情建立2~4条静脉输液通路,以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正常浓度,维持血液,尿液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迅速做好呼吸道管理,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外伤性肝脾破裂病人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体克,若合并胸部外伤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合并腹部空腔脏器损伤则出现呕吐,甚至呕血。迅速及时清理呼吸道并给氧4~6L/分是一项重要的抢救措施。
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观测,随时掌握病情动态:我们首先查病人脉搏、血压、神志情况,以迅速判断失血体克程度,如果血压降到很低甚至为零或血压变化迅速,则不宜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来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为Q1/6~1/2小时。神志、尿量变化可判断体克程度。
迅速及时处理合并症:若外伤性肝脾破裂合并胸部损伤如气胸、血气胸危及生命,应迅速配合作胸腔闭式引流及局部处理。
迅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在建立静脉通适同时采集各种血液标本,如交义配血、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同时迅速联系床旁B超以了解腹腔内积血积液以及留置胃管、尿管、术前用药等。
观察与评估
密切的临床观察:此为肝脾破裂治疗最重要一点,患者入院后应绝对安静卧床、禁食,输血补液,随时观察患者腹部体征、血压、脉搏的变化,经处理时间超过3小时血压无明显下降者多可继续观察,保守3天时患者往往大便时再次引起出血,此时应提醒患者少动,出血多可控制,并非一定手术。保守治疗患者住院平均时间较长,约3周,出院后仍应限动1个月,2个月内禁止烈活动。
早期体克的动态观察:如发现病人表情紧张、头晕、恶心、眼花、心悸,提示已有内出血可能;相继出现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口渴、脉率>100次/分,提示心输出量减少,提示体克早期;病情进一步发展便出现手足发凉、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脉压变小、收缩压下降、尿量减少、静脉蹋陷等出血性体克表现。医师既是体克早期的发现者,同时又要观察评估体克的发生和发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体克向深重发展,争取手术时机。
掌握有关化验检查:密切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自、血球压积,以了解血容量和血浆丢失情况。如三者下降明显则提示腹腔内出血较多,需急症手术治疗。
掌握腹穿结果:腹腔穿刺术对腹内脏器损伤诊断价值较大。如腹穿抽出不凝血液提示腹腔内出血; 如抽出胃肠内容物,表明有消化道破裂。穿刺后要注意评估局部疼痛和全身病情变化,综合动态评估病情。
其次需明确胸腹腔内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急诊科医师要了解受伤史及伤后出现的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如是否合并上腹部胀痛,呕吐甚至呕血,是否有血尿。 呼吸是否困难、是否有发组、血氧饱和度是否下降等。
腹痛及腹部体征的评估: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多最初发生疼痛的部位往往表示相关受损脏器的部位。如肝、胆、十二指肠损伤可出现肩部放射痛;脾、胰破裂或大血管受损后引起后腹膜大出血,可出现持续腹痛和腰背痛。脾被膜下破裂出血时,可能仅有上腹胀闷不适,应严密观察。腹痛和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腹部创伤的急诊科围手术期的处理重点在术前诊断和准备上[2]。经术前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可确保危重伤员的及时救治,减少井发症和死亡。充分利用“伤后黄金1小时”,将救命性的外科处置前伸至急诊科,提高救治急诊病人的效率 。
参考文献
1 朱立,吴亚雪,李根风,等.设立急诊外科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74.
2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