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T积分体系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中的预后价值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危险因素,探索中国人群EBMT积分预测移植长期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allo-HSCT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预后评估参照EBMT积分,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状态、诊断至移植时间、供/患者性别组合、供体来源.将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0~1分)、中危组(2~3分)和高危组(4~7分).结果 移植后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3(10~1827)d,存活患者中位随访837(166~ 1827)d,预期4年总生存(OS)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及复发率(RR)分别为(57.5±4.6)%、(21.6±3.7)%和(42.7士6.1)%.其中低危组4年OS率、TRM 、RR分别为(72.2±9.0)%、(8.1士4.5)%和(27.3士8.7)%,明显优于中危组[分别为(57.7士6.0)%、(23.1±5.1)%和(44.9±8.3)%]和高危组[分别为(36.9士10.2)%、(33.5±9.2)%、(51.5±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2和0.009).结论 EBMT积分体系能有效提示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OS率、TRM和RR。

其他文献
非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细胞增多症,以泡沫样细胞侵犯组织形成脂质肉芽肿为主要特点,又称为埃德海姆-切斯特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常侵犯骨骼,也可累及骨骼外组织,如心脏、脑、肾脏、肌肉等.该病发病率极低,国内罕见报道,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期刊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gene, PTEN)是近年发现的定位于染色体10q 23.3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发挥双重肿瘤抑制功能[1].地西他滨(DAC)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甲基化抑制剂,可逆转CpG岛甲基化,使多种因甲基
期刊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临床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依据初诊时的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结果,可将其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及预后差三组[1].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突变已成为成人AML中具有评估预后价值的分子标志物[2].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突变是近期新发现的与A
期刊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发病机制的研究不但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这不仅因为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对MD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许多困难和相当的盲目性,更因为MDS患者的自然病程实际上为我们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进展提供了天然模型.临床上划分的MDS亚型可能代表着MDS发生和进展的连续过程中各个可识别的阶段.对MDS发生机制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分解、确认、排序和解析MDS发生和进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连续收治的140例AA患者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基线血清sTfR水平与IST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sTfR预测AA疗效的ROC曲线.结果 极重型AA患者sTfR水平中位数低于重型AA及输血、输血小板依赖非重型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 了解近10年来非干预条件下单中心儿童血友病的发病和诊疗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520例血友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20例患儿均为男性,其中血友病A(HA)438例,血友病B(HB)82例;就诊原因均为自发性出血;以7~12岁患儿就诊人数最多;各型患儿之间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A、HB患儿的诊断延迟时间分别为(1.42±2.81)、(1.
目的 提高对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HVLL)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2例HVLL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孩,年龄分别为4岁和12岁,病程分别为1年和10年.临床表现为四肢及头面部多形性皮疹;病理组织细胞形态学检查示皮肤受损组织真皮及其皮下组织内有异形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示浸润细胞为T/NK细胞来源,EB病毒编码的小RNA检查结果阳
患者,女,30岁.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2年,初诊瘤细胞免疫表型:CD19、CD38、HLA-DR、CD79a阳性,CD13部分阳性,CD7、CD33、CD34、CD117、CD10、CD14、CD64、CD11b、CD20、CD11c、CD36、CD3、MPO均阴性.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18个月,腹痛、腹胀1个月,无发热.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示胸腔、腹腔积液,胸腔、纵隔、腹腔淋巴结
期刊
患者,女,51岁.因"周身皮肤瘀斑2个月、右大腿血肿1周"于2011年9月2日入院.既往重症肌无力病史1年(口服泼尼松40 mg/d,2个月前减至5 mg/d),无出血性疾病既往史和家族史.查体:周身皮肤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侧大腿内侧明显肿胀,触痛明显。
期刊
患者,男,26岁.2011年1月于进食后出现呕吐、排便不畅,无发热、盗汗等症状.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十二指肠胰头附近有8 cm×8 cm×6 cm肿块,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侵犯肠壁全层.镜下可见肠壁结构破坏,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浸润,被胶原纤维分割形成结节状分布,局部肿瘤细胞在血管内呈窦隙样弥漫性生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