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给课堂教学添加了更多精彩。下面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渲染氛围,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用于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教师借此将引入学生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引入“温度”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幅在同一季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南方鲜花盛开、瓜果累累的图片,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联想到热和冷两种不同感觉,加深对温度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又如,在“重力”这节讲到重力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时,教师不妨在课堂中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费俊龙、聂海胜在神舟六号太空仓中生活情景片段。这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形式多样,集音频、视频、文字、图像为一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加到物理学习中。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都很有帮助。
二辅助为本,当用则用
1.辅助为本。CAI对初中物理教学无疑起到了优化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越俎代庖,运用它必须科学、合理。初中物理教学有其自身主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在使用CAI时,不能将前人总结出的一些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在不经意中舍弃,应坚持CAI“辅助为本,当用则用”的原则。教师在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以后,不能沉醉于对自己课件设计和创意的欣赏之中,更不能因运用CAI使初中物理教学变为一场场的课件解说课和播放课,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受到影响。如有一位老师在介绍初二物理“浮力”一节时,用ppt制作了一个近300张的幻灯片课件(还配了音),上课时用了近30分钟来讲解课件,忽略了演示实验的作用以及和学生的交流,致使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两大重点仍不理解。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最终还是要由教师来把握。教师不能忽视与学生在教學中的情感交流,不能忽视教师语言的作用,否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成为一句空话。即使教学中使用了一个制作特别精良、设计和创意很是独到的课件,也不可能让学生在“欣赏”完课件热闹一阵以后,脑海里一片空白。
2.当用则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初中物理的很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既能够对已知理论进行验证和深化,也可以得出新的规律,有新的发现。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理性认知的能力不断增强。这说明实验在初中物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虽然CAI可以形象地模拟出这些实验,但是作为初中物理根基的实验,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操作实验都不可完全被多媒体的演示代替。如果把一些能够通过实验就可很好地向学生介绍的内容(如力学中的实验)都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反而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对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那么,如何处理好实验与多媒体演示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都必须认真完成,而多媒体演示一般可在进行复习巩固时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综合性的联想、回忆的过程,使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应该把这种多媒体演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联想和回忆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还可以让他们分组进行讨论,充分利用CAI的交互性,让他们通过多媒体演示来获得对知识点的共同认知,来缓解他们在复习期间累积的倦怠和疲乏,使复习收到良好效果。
可见,CAI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辅助为本,当用则用,不能强求。
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反思
1.不可用电脑代替人脑。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很难让学生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当堂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经验。
2.不可替代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物理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所以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物理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
3.不可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及各种媒体的特殊性质,根据需要选择和有效运用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
责任编辑:余华
一渲染氛围,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用于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教师借此将引入学生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引入“温度”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幅在同一季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南方鲜花盛开、瓜果累累的图片,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联想到热和冷两种不同感觉,加深对温度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又如,在“重力”这节讲到重力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时,教师不妨在课堂中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费俊龙、聂海胜在神舟六号太空仓中生活情景片段。这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形式多样,集音频、视频、文字、图像为一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加到物理学习中。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都很有帮助。
二辅助为本,当用则用
1.辅助为本。CAI对初中物理教学无疑起到了优化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越俎代庖,运用它必须科学、合理。初中物理教学有其自身主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在使用CAI时,不能将前人总结出的一些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在不经意中舍弃,应坚持CAI“辅助为本,当用则用”的原则。教师在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以后,不能沉醉于对自己课件设计和创意的欣赏之中,更不能因运用CAI使初中物理教学变为一场场的课件解说课和播放课,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受到影响。如有一位老师在介绍初二物理“浮力”一节时,用ppt制作了一个近300张的幻灯片课件(还配了音),上课时用了近30分钟来讲解课件,忽略了演示实验的作用以及和学生的交流,致使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两大重点仍不理解。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最终还是要由教师来把握。教师不能忽视与学生在教學中的情感交流,不能忽视教师语言的作用,否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成为一句空话。即使教学中使用了一个制作特别精良、设计和创意很是独到的课件,也不可能让学生在“欣赏”完课件热闹一阵以后,脑海里一片空白。
2.当用则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初中物理的很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既能够对已知理论进行验证和深化,也可以得出新的规律,有新的发现。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理性认知的能力不断增强。这说明实验在初中物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虽然CAI可以形象地模拟出这些实验,但是作为初中物理根基的实验,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操作实验都不可完全被多媒体的演示代替。如果把一些能够通过实验就可很好地向学生介绍的内容(如力学中的实验)都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反而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对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那么,如何处理好实验与多媒体演示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都必须认真完成,而多媒体演示一般可在进行复习巩固时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综合性的联想、回忆的过程,使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应该把这种多媒体演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联想和回忆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还可以让他们分组进行讨论,充分利用CAI的交互性,让他们通过多媒体演示来获得对知识点的共同认知,来缓解他们在复习期间累积的倦怠和疲乏,使复习收到良好效果。
可见,CAI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辅助为本,当用则用,不能强求。
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反思
1.不可用电脑代替人脑。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很难让学生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当堂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经验。
2.不可替代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物理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所以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物理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
3.不可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及各种媒体的特殊性质,根据需要选择和有效运用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
责任编辑: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