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确提出:“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为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自觉置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打扶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搞好参谋服务,加强组织协调,勇于突破难点,抓好工作落实,奋力开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一、把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甚至增加更快一些,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报告指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增收是民生之首。实现收入倍增目标是面向全国提出的总体要求。作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起点低,收入基数低,如果与发达地区同样翻一番,相对差距仍然很大。只有更快地发展,更快地增加收入,才能真正缩小差距,才能大幅减少扶贫对象。为此,扶贫工作必须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帮助贫困家庭大力建设增收项目,更快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更多地增加家庭收入。河北各地的实践证明,只要帮扶工作做得好,贫困家庭纯收入一两年、两三年实现翻一番、翻几番,是完全可能的。“种好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掉几棚瓜,小车开回家”。这是饶阳县贫困群众编写的顺口溜,也是一些典型村户现实情况的写照。因此,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扭住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这个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做到瞄准贫困不动摇,产业扶贫不动摇,扶贫到户不动摇。确保到2020年,重点贫困村水、电、路、通信、住房和社区环境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二、把扶贫开发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绿”与“富”双赢同兴。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农民增了收,山秃污水流”,这是过去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的严重教训。河北地处首都周围,特别是燕山-太行山地区,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在扶贫开发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扶贫部门,在产业谋划和工作指导上,我们注意“绿”与“富”的结合,从实际出发,分区域科学确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在环首都贫困地区,重点发展节水设施蔬菜、设施畜牧、食用菌、优质林果和实施“雨露计划”等,打造环首都生态富裕带;在黑龙港地区,实施扶贫开发“富民大菜篮”工程,支持贫困村、贫困家庭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菜果,发展畜禽设施养殖,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北方地区知名的“大菜篮”片区;在太行山区,继续发展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品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这样,把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融为一体,把脱贫致富与持续发展融为一体,把国家要求与群众利益融为一体,呈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扶贫,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三、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跨越赶超过程,单靠外部“输血”是难以持续的,必须勇于探索创新,建立健全适宜的体制机制,激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为落实扶贫到户,我们实施了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做到规划到户、项目到户、资金到户、帮扶到户、效益到户。对扶贫对象及其他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对列入扶持规划的贫困村逐村建立扶贫档案,为获得扶贫资金(含社会帮扶、扶贫信贷)支持的贫困户制发填写《扶贫项目资金入户登记卡》,接受社会监督。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我省先后开展了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服务社试点,农户互保、干部担保以及企业担保群众小额贷款试点,特别是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全省27个重点县开展了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试点,成为全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县最多的省份。经过多年探索,全省创新和完善了“专项扶贫上产业,瞄准贫困强家业,改善条件靠行业,快富依托金融业”的扶贫开发路子。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的要求,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抓好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以良好作风服务贫困群众。报告要求党员干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我们扶贫系统一定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保证扶贫开发事业健康发展。扶贫工作实质上是党的群众工作。扶贫开发首先要开拓群众的视野,树立群众的信心,增强群众的本领,帮助和引导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较快地增加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更硬的工作作风,具备更高的工作水平,建立更好的工作业绩;扶贫对象具有弱势性,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强的政策观念和群众意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千方百计维护贫困群体的根本利益;扶贫环境具有艰苦性,扶贫工作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程,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更强的宗旨意识,必须具备和养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品格;扶贫工作具有相关性,在助民增收产业项目发展过程中,扶贫部门和扶贫干部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的任务更加具体、更加繁重,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本领,注意方法,耐心细致,善于协调,使扶贫工作的实效体现在广大群众的笑脸上。
作者: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责编/于亚博)
一、把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甚至增加更快一些,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报告指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增收是民生之首。实现收入倍增目标是面向全国提出的总体要求。作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起点低,收入基数低,如果与发达地区同样翻一番,相对差距仍然很大。只有更快地发展,更快地增加收入,才能真正缩小差距,才能大幅减少扶贫对象。为此,扶贫工作必须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帮助贫困家庭大力建设增收项目,更快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更多地增加家庭收入。河北各地的实践证明,只要帮扶工作做得好,贫困家庭纯收入一两年、两三年实现翻一番、翻几番,是完全可能的。“种好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掉几棚瓜,小车开回家”。这是饶阳县贫困群众编写的顺口溜,也是一些典型村户现实情况的写照。因此,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扭住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这个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做到瞄准贫困不动摇,产业扶贫不动摇,扶贫到户不动摇。确保到2020年,重点贫困村水、电、路、通信、住房和社区环境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二、把扶贫开发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绿”与“富”双赢同兴。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农民增了收,山秃污水流”,这是过去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的严重教训。河北地处首都周围,特别是燕山-太行山地区,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在扶贫开发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扶贫部门,在产业谋划和工作指导上,我们注意“绿”与“富”的结合,从实际出发,分区域科学确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在环首都贫困地区,重点发展节水设施蔬菜、设施畜牧、食用菌、优质林果和实施“雨露计划”等,打造环首都生态富裕带;在黑龙港地区,实施扶贫开发“富民大菜篮”工程,支持贫困村、贫困家庭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菜果,发展畜禽设施养殖,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北方地区知名的“大菜篮”片区;在太行山区,继续发展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品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这样,把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融为一体,把脱贫致富与持续发展融为一体,把国家要求与群众利益融为一体,呈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扶贫,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三、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跨越赶超过程,单靠外部“输血”是难以持续的,必须勇于探索创新,建立健全适宜的体制机制,激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为落实扶贫到户,我们实施了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做到规划到户、项目到户、资金到户、帮扶到户、效益到户。对扶贫对象及其他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对列入扶持规划的贫困村逐村建立扶贫档案,为获得扶贫资金(含社会帮扶、扶贫信贷)支持的贫困户制发填写《扶贫项目资金入户登记卡》,接受社会监督。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我省先后开展了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服务社试点,农户互保、干部担保以及企业担保群众小额贷款试点,特别是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全省27个重点县开展了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试点,成为全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县最多的省份。经过多年探索,全省创新和完善了“专项扶贫上产业,瞄准贫困强家业,改善条件靠行业,快富依托金融业”的扶贫开发路子。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的要求,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抓好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以良好作风服务贫困群众。报告要求党员干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我们扶贫系统一定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保证扶贫开发事业健康发展。扶贫工作实质上是党的群众工作。扶贫开发首先要开拓群众的视野,树立群众的信心,增强群众的本领,帮助和引导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较快地增加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更硬的工作作风,具备更高的工作水平,建立更好的工作业绩;扶贫对象具有弱势性,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强的政策观念和群众意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千方百计维护贫困群体的根本利益;扶贫环境具有艰苦性,扶贫工作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程,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更强的宗旨意识,必须具备和养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品格;扶贫工作具有相关性,在助民增收产业项目发展过程中,扶贫部门和扶贫干部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的任务更加具体、更加繁重,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本领,注意方法,耐心细致,善于协调,使扶贫工作的实效体现在广大群众的笑脸上。
作者: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责编/于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