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绩溪明《胡氏族训》雕塑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龙川《胡氏族训》月尾石雕塑摆件,破译是胡宗宪(?-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生前的藏品。为大明成化年前(1412-1487年)政绩被废,而世宗专心信道,朝政不修,吏治腐败,沿海倭寇骚扰,北方蒙古族的俺答不断南侵这一段历史的写照。世宗为重建火焚三座宫殿花掉大量财富,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胡氏族训》在此背景下产生,其作品暗藏玄机,深刻而意简地警悟后人。
  《胡氏族训》雕塑是由茶壶、碗、酒瘪、底朝天的碗、元宝、算盘、四方石材上凹坑麻点及雄性鸳鸯默密成一部珍贵的无字天书。龙川,地名,距今1600多年的历史,是位于绩溪县辖下的一座山水环绕、风光无限、值得世人探秘而神奇的村庄。胡宗宪是明代嘉靖十七年进士,三十三年巡按浙江。三十五年右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军务。积功进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威权震东南。
  《胡氏族训》雕塑选用的是珍贵稀有的月尾石类,产于福建寿山,该石是由胡宗宪抵御倭寇时从福建寿山携回族内的。其色黑如漆,晶莹温润,为墨绿色。整府雕塑长15.5厘米,宽15厘米,高9厘米,重量2500克,似天圆地方状。底部有白文“胡氏族训”,边侧有白文“龙川”字样。其中,壶中以道家所谓壶中仙境,而壶中的雄性鸳鸯为“壶中仙”,谐音是“胡宗宪”,为《胡氏族训》的作者。这是胡宗宪受挫辞官后在家乡兴建“龙川宗祠”后潜心之作,供以训示后人。
  《胡氏族训》雕塑上所述八件器物,初感似形简意浅,实是借以隐晦的图像直逼明嘉靖帝迷信道教时政的黑暗。整座雕塑暗藏玄机,内涵十分丰富,直观展示明嘉靖后期山河破损、民不聊生、百姓饭碗扣底无饭吃的凄凉景象,成功地达到了以文字无法达到的“一图抵万言”的训导效果。《胡氏族训》另一特别之处,其石在没有灯光照耀下,永远是色黑如漆,但在有灯光照耀下,漆黑的寿山石则会变得晶莹剔透,这是暗示着明嘉靖年间中国社会以及胡氏族人缺少照亮社会的明灯,但在某种意义上借喻寿山石因自身的色黑去暗喻社会黑暗和皇帝的昏庸。只有找到明灯,才能给社会带来永久性的光明,这是《胡氏族训》警示世人的根本点。如今科学发展观的建树及和谐社会的力倡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最具光辉的明灯,是《胡氏族训》作者初衷所期待光明社会的到来。
  《胡氏族训》雕塑第一組左上方为一把壶(胡)和一只碗,壶嘴连接着碗(破损)明显指为嘉靖皇室家族吃喝无忧,人谓曰“壶公”是一处富足的小小天地;而天下大多百姓却水深火热、衣食维艰。壶腹部雕塑一只雄鸳鸯不仅谐音是“胡宗宪”,同时暗示明朝宦官独裁的社会制度,这一独到之处让人叹服。壶碗之下间,雕一把半倾半立的酒瘪,而酒瘪的腹部雕一条没有祥云衬托的夔龙,以此暗示皇帝的昏庸,导致天下人民大众民不聊生。
  《胡氏族训》第二組,两只底朝天的碗,匠心独到,碗底朝天以示百姓衣食无着。其款名“大明成化年制”,喻意大明成化年前的“辉煌业绩”由此告终,暗示出民以食为天是天下的大事,警示世人和统治集团万万重视,也衬现百姓在呐喊,呼唤英才能为天下百姓谋生活,让天下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病得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胡氏族训》第三組,算盘和元宝,暗示明时社会民脂民膏已被盘剥无几,官税猛于虎那种敲剥天下骨髓,以奉一人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因而当时有人说:嘉靖,嘉靖,实是“家净”,意思是家家都穷得一干二净。
  另外,族训正面和四周,把一块完整的珍贵稀有寿山石忍痛凿为无数的凹坑麻点,是暗喻当时倭寇、北奴的骚扰与侵害,造成大明国土百孔千疮、山河破损,给世人留下无限的思索。恳望历史学家和研究胡氏家族的专家学者共同进一步探研。
其他文献
1山羊生活习性山羊性情温顺,活泼好动,喜攀登、爱干燥、清洁,不愿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栖居。其适应性强,耐暑热,耐饥寒,喜采树枝嫩叶。山羊合群性强,适合大群放牧。其采食能
我国现在禽类养殖还处于疾病发生率高,耗费饲料,生产效率较低的状态。为了完善山区养殖方式,笔者等在北京房山南窖山区实施了北京杂交油鸡养殖,对养殖过程中各种要素对养殖的
“首付10%、银行开具保函、3年贬值可全额退款”——此前,号称集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交易、艺术品拍卖于一体的北京全美联艺术品有I~(I,XT简称“全美联”),因为提出了看似完全利于
3月18日,知名文物鉴定学者、绩溪县文物管理局副研究员方玉良在淮南发现一位民间藏家收藏着霞间窑生产的青釉执壶,历时上千年保存完好,这在霞问窑址所在地绩溪都不多见,该瓷壶可
倪瓒作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以他独特的绘画风格给世人展示了元代文人画的魔力。倪瓒现存绘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追求传统;中期逐渐摆脱传统的束缚,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