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被替代的可能性与路径之思考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期内石油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能源的地位难以撼动,但随着能源领域材料与技术创新发展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提高,石油作为交通运输燃料被替代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推测替代石油的可能路径有三:(1)电动汽车.依托高效储能电池材料与技术发展,2030年以前有望替代燃油汽车;(2)氢燃料电池汽车.基于廉价高效氢气制取与储运技术,2030~2050年前后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进入发展快通道,并可带领人类走进氢经济时代;(3)核聚变能源.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和小型化,有望全方位提供交通运输动力,或将在2050~2060年前后成为覆盖全领域的主导能源.上述三种路径能否完全替代石油尚存不确定性,但是石油在交通运输领域被大规模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由燃料应用领域转入材料应用领域将成为石油未来应用的最终归宿.
其他文献
采用样线、样地和观测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湘潭县齐白石森林公园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58科534属926种,含植物种数5种及以上的科有41科,包含592
经济适用房是住宅政策的重中之重,台湾的公共住宅政策,扮演的角色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台湾公共住宅建设的得失有许多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地方.
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水稻“自私”基因,并由此破解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这是科学史上植物“自私”基因首次被发现,证实了植物界同样存在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非经典遗传现象。相关研究成果6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  万建民介绍,所谓“自私”基因,是指双亲杂交后,父本或母本中能控制其自身的DNA片段优先遗传给后代的基因,也就是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