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知识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化学思维的学生。分析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优缺点,针对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特点,结合平時教学经历,讨论在高中课程中哪些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哪些采用传统教学,使两者优势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7-02
一、教学方式现状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投影、电视在教室中的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手段越来越显示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明显,学校多媒体设施到位,部分教师过分依赖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使传统教育中黑板板书、演示实验等方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减少,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协调好两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权衡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特点,根据平时教学经历,分析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优缺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高中新课标的知识特点及培养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知识体系要求的特点:一是知识的社会实践性,高中化学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引导学习化学知识。二是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学习方式。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探究,这些科学探究在教材中是通过设计实验达到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学习方法。三是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抽象。新课程突出“物质”、“结构”和“反应”三大核心主题,其知识体系突出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了解微观世界物质的抽象性。如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原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等内容主题,都是微观世界比较抽象的内容。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形成化学观念,能说出生活中化学现象并给予解释,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
三、两种教学优点比较及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网络知识丰富,且方便获取,电脑网络的普及,教师能随时通过网络将前沿的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现象,引入课堂,结合时事找出其中的化学知识点,增强化学实践性,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过程。其次多媒体设施的普遍使用,学校的教室都能很方便的使用清晰的电视,先进的便捷的现代化多媒体设施,使得图片与视频的引用成为可能,能生动解释课堂知识,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三是节约时间,可以将事先设计的电子板书及习题在课堂上显示,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书写的大量时间,使课堂效率增加,使课堂节奏更为紧凑。传统的化学教学的优势也有很多,如实验的实效,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是不可取代的。传统的板书能保持整节课的知识脉络,也能给教师 随机应变的空间,教师能自如临场发挥变化教学环节,板书过程也给学生留有足够时间的理解、消化知识的空间。而且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课堂更能节省备课时间,不用长时间的去搜寻资料做幻灯片。
如何根据信息技术优点来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呢?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师采用的形式来选择。与社会联系紧密且需要图片和视频更能说明学习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如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多与社会生活联系、与社会背景联系,教师花时间与精力,通过能网络搜罗到很多与之有关生活物质的图片,和工厂的视频,能吸引学生惊奇的目光,发现化学的社会性和实用性。而化学在社会中不合适的应用引起学生反思,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必修二的内容涉及元素、核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征等核心概念,以帮助学生理解微粒运动的特点初步形成“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空间想像能力,需要借助多媒体学习。有些有毒性实验,如必修一中的氯气性质实验,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利大于弊。
在哪些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更方便学生学习呢?对于可以进行的实验,则少用多媒体,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更能体会科学的严谨,对物质性质的了解更为直观。必修一中主要讲述实验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更多要求学生对物质性质的了解,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来学习掌握,对实验器材的观察和完成实验步骤,留下印象深,疑问多,提高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化学反应原理》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对抽象概念辅助理解时,实验起着引导作用。在实验中,学生体会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学习电化学知识,学生在实验室探究原电池形成原理及条件的兴趣极大,仪器的改进和实验设配的完善,使学生实验安全性相对提高,开展学生实验也非常容易。需要学生慢慢体会的知识点,少用多媒体,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更适应学生。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对公式理解运用,掌握较难,播放幻灯片并讲解的速度有些过快,新知识的框架建成需要学生逐渐理解、理清思路,初步运用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节奏,能随时根据学生进度细讲,与学生脑中学习的过程能达到一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较多。还有课堂板书,整节课的知识脉络呈现在黑板上,不会随时消失,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学生能回头看重难点知识,帮助理解难点。
高中化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还是传统方式教学,教师还得结合自身更擅长哪种教学方式、还有学生状况进行教学,考虑高中学习内容,综合应用两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中化学思维的学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7-02
一、教学方式现状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投影、电视在教室中的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手段越来越显示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明显,学校多媒体设施到位,部分教师过分依赖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使传统教育中黑板板书、演示实验等方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减少,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协调好两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权衡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特点,根据平时教学经历,分析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优缺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高中新课标的知识特点及培养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知识体系要求的特点:一是知识的社会实践性,高中化学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引导学习化学知识。二是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学习方式。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探究,这些科学探究在教材中是通过设计实验达到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学习方法。三是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抽象。新课程突出“物质”、“结构”和“反应”三大核心主题,其知识体系突出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了解微观世界物质的抽象性。如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原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等内容主题,都是微观世界比较抽象的内容。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形成化学观念,能说出生活中化学现象并给予解释,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
三、两种教学优点比较及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网络知识丰富,且方便获取,电脑网络的普及,教师能随时通过网络将前沿的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现象,引入课堂,结合时事找出其中的化学知识点,增强化学实践性,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过程。其次多媒体设施的普遍使用,学校的教室都能很方便的使用清晰的电视,先进的便捷的现代化多媒体设施,使得图片与视频的引用成为可能,能生动解释课堂知识,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三是节约时间,可以将事先设计的电子板书及习题在课堂上显示,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书写的大量时间,使课堂效率增加,使课堂节奏更为紧凑。传统的化学教学的优势也有很多,如实验的实效,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是不可取代的。传统的板书能保持整节课的知识脉络,也能给教师 随机应变的空间,教师能自如临场发挥变化教学环节,板书过程也给学生留有足够时间的理解、消化知识的空间。而且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课堂更能节省备课时间,不用长时间的去搜寻资料做幻灯片。
如何根据信息技术优点来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呢?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师采用的形式来选择。与社会联系紧密且需要图片和视频更能说明学习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如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多与社会生活联系、与社会背景联系,教师花时间与精力,通过能网络搜罗到很多与之有关生活物质的图片,和工厂的视频,能吸引学生惊奇的目光,发现化学的社会性和实用性。而化学在社会中不合适的应用引起学生反思,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必修二的内容涉及元素、核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征等核心概念,以帮助学生理解微粒运动的特点初步形成“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空间想像能力,需要借助多媒体学习。有些有毒性实验,如必修一中的氯气性质实验,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利大于弊。
在哪些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更方便学生学习呢?对于可以进行的实验,则少用多媒体,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更能体会科学的严谨,对物质性质的了解更为直观。必修一中主要讲述实验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更多要求学生对物质性质的了解,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来学习掌握,对实验器材的观察和完成实验步骤,留下印象深,疑问多,提高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化学反应原理》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对抽象概念辅助理解时,实验起着引导作用。在实验中,学生体会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学习电化学知识,学生在实验室探究原电池形成原理及条件的兴趣极大,仪器的改进和实验设配的完善,使学生实验安全性相对提高,开展学生实验也非常容易。需要学生慢慢体会的知识点,少用多媒体,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更适应学生。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对公式理解运用,掌握较难,播放幻灯片并讲解的速度有些过快,新知识的框架建成需要学生逐渐理解、理清思路,初步运用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节奏,能随时根据学生进度细讲,与学生脑中学习的过程能达到一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较多。还有课堂板书,整节课的知识脉络呈现在黑板上,不会随时消失,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学生能回头看重难点知识,帮助理解难点。
高中化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还是传统方式教学,教师还得结合自身更擅长哪种教学方式、还有学生状况进行教学,考虑高中学习内容,综合应用两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中化学思维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