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口服舒肛汤在预防及治疗伤口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来进一步探讨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方法,并通过疗效观察来评价舒肛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药预防及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的疼痛、水肿,提供依据。方法将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舒肛汤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自术后第1天起开始接受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方案为:每日祛毒二黄汤坐浴早晚各1次,每日伤口换药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舒肛汤口服,自术后第1天起,每日口服舒肛汤早晚各1次,每次200ml,餐后服,连服一周。两组患者若在观察期间出现疼痛加重情况,可酌情加用止痛药物。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的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术后24h、48h、72h、术后7天、术后14天及术后首次排便后疼痛评分情况;术后7天、术后14天及首次排便后创缘水肿情况;加用止痛药物情况;首次排便情况;住院时间及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填写病例观察表。治疗结束后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本课题收入组病例共计66例,无脱落及剔除病例。其中,观察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对照组33例,男10例,女23例,两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2.64±13.03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3.91±13.515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病程为3.00(0.50,8.50)年,对照组平均病程为3.00(1.00,8.00)年,两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长为48.18±11.307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长为42.58±12.937min,两组手术时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内痔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外痔处理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日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48h、72h及首次排便后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4h、术后7d及术后14d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加用止痛药物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便后及术后7d肛缘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两组患者水肿发生率及水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粪便性状为质软成形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便日当日排便总次数为1次者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舒肛汤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能有效减轻术后创缘水肿的发生率、有效缩小水肿面积,能改善患者术后便质情况,促使患者便出质软成形,且能够缓解术后频繁排便的情况,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此,混合痔术后予舒肛汤口服,对防治术后疼痛、水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安全性,可在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