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杂志、报纸、电脑相比,手机上的字体确实比较小,人眼要看清楚文字,势必要离得很近。而距离越近,眼睛的调节力就越强,眼睛也就越疲劳。
“手握iPhone手机,用手指点击界面,浏览新闻,发布微博……现在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两三个小时,可最近发现经常头痛,尤其上网时比较严重。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一位名叫385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出这样的感慨。随后有不少网友跟帖并表示有类似的感觉。
无独有偶,近日纽约州立大学验光配镜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手机上网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头痛,其原因是与书籍和报纸相比,手机显示的字号较小,写短信和浏览网页时,距离眼睛更近。对于已经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人群而言,手机上网对双眼产生的压力更大。
手机上网,眼睛叫苦
为了探索手机与眼睛之间的合适距离,研究团队进行了多项试验。在一项试验中,大约130名平均年龄23.2岁的志愿者进行真实手机短信阅读。另一项研究中,100名平均年龄为24.9岁的志愿者用手机阅读一个网页。
他们分别测量了这些志愿者眼睛与手机之间的距离以及文本字号的大小。研究发现,在阅读报纸、图书和杂志的时候,眼睛与读物的平均距离是40.6厘米,而志愿者收发短信时,手机与眼睛的距离只有35.6厘米,一些人的距离竟然近到17.8厘米,相当于一根铅笔的长度。而人们用手机上网时,眼睛与手机的距离约为32厘米。手机短信字号比报纸字号大10%左右,但是手机网页字号只有报纸字号的80%,个别情况下,甚至只有报纸字号的30%。
因此,这一试验的负责人马克·罗森菲尔德博士认为,双眼与手机距离更近,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进而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并且长时间使用手机收发短信和浏览网页还会导致眼睛干涩、不适和视力模糊。
距离越近,眼睛越累
“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李耀宇告诉记者,与杂志、报纸、电脑相比,手机上的字体确实比较小,人眼要看清楚文字,势必要离得很近。而距离越近,眼睛的调节力就越强,眼睛也就越疲劳。比如:人们出去旅游,眼睛并不累,而看书就比较累,这是因为眼睛要看近处的物体,需要一直不停地调节。
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眼睛会通过眼内肌肉——睫状肌的收缩,使眼内晶状体变凸,这样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才能看到物体,这种功能称为眼的调节功能。
“通俗点理解,照相机拍相片时,要想拍近处的物体,需要调焦距。人眼也是一样,看远处物体,双眼平视就可以,而看近处物体,则需要眼部肌肉不断地调节。在这一过程中,双眼内转(俗称对眼),就是在选择合适的焦距来看清近处物体。这也就是说,双眼内转,眼内肌肉收缩以及瞳孔缩小,这三个因素的配合,才能看清近处物体,但这样眼睛会很累。”李耀宇说,长时间用眼可引起眼疲劳现象,眼疲劳的症状表现为:眼睛发胀、头疼、眼花,眼睛酸涩、眼睛发干等。小孩长期眼疲劳,会引起近视,或者近视加重。
至于手机上网引起的头疼,李耀宇解释到,由于眼睛要看清近处物体,都是肌肉在起作用。而肌肉起作用的原因在于神经在调整,在支配它。神经是在按照大脑给予的指令,在行动。而当大脑一直处于这种高度紧张调节状态,想要罢工时,就会以头痛的方式,向人发出警告。
眼睛也需要新陈代谢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用眼强度大的上班族身上。”李耀宇说,他们白天工作离不开电脑,回家途中、等车坐车还抓着手机上网,晚上熬夜打游戏、煲影碟,不给眼睛一点休息的时间,当然会造成如此恶果。人的眼睛跟其他脏器一样有血液循环,有新陈代谢。眼睛的充分休息既是正常生理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工作的基本保障。如果正常的循环受到干扰,眼睛得不到休息和缓冲,就会发出警告信号,出现上述不适以及眼疲劳,只要充分休息才能缓解,恢复正常运作。
据统计,在中国,移动网络用户现已达到3.32亿,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0亿,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首次超越电脑网民。
李耀宇表示,要避免手机上网引起的眼疲劳、头晕等症状,并无其他办法。只能尽量减少手机上网的时间,防止眼疲劳。同时,用手机玩画面跳跃的游戏,或者在坐车颠簸、行走时使用手机,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最好杜绝。此外,从眼保健角度,用眼1小时就得休息几分钟,望向远方,以此缓解眼疲劳。
“手握iPhone手机,用手指点击界面,浏览新闻,发布微博……现在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两三个小时,可最近发现经常头痛,尤其上网时比较严重。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一位名叫385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出这样的感慨。随后有不少网友跟帖并表示有类似的感觉。
无独有偶,近日纽约州立大学验光配镜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手机上网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头痛,其原因是与书籍和报纸相比,手机显示的字号较小,写短信和浏览网页时,距离眼睛更近。对于已经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人群而言,手机上网对双眼产生的压力更大。
手机上网,眼睛叫苦
为了探索手机与眼睛之间的合适距离,研究团队进行了多项试验。在一项试验中,大约130名平均年龄23.2岁的志愿者进行真实手机短信阅读。另一项研究中,100名平均年龄为24.9岁的志愿者用手机阅读一个网页。
他们分别测量了这些志愿者眼睛与手机之间的距离以及文本字号的大小。研究发现,在阅读报纸、图书和杂志的时候,眼睛与读物的平均距离是40.6厘米,而志愿者收发短信时,手机与眼睛的距离只有35.6厘米,一些人的距离竟然近到17.8厘米,相当于一根铅笔的长度。而人们用手机上网时,眼睛与手机的距离约为32厘米。手机短信字号比报纸字号大10%左右,但是手机网页字号只有报纸字号的80%,个别情况下,甚至只有报纸字号的30%。
因此,这一试验的负责人马克·罗森菲尔德博士认为,双眼与手机距离更近,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进而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并且长时间使用手机收发短信和浏览网页还会导致眼睛干涩、不适和视力模糊。
距离越近,眼睛越累
“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李耀宇告诉记者,与杂志、报纸、电脑相比,手机上的字体确实比较小,人眼要看清楚文字,势必要离得很近。而距离越近,眼睛的调节力就越强,眼睛也就越疲劳。比如:人们出去旅游,眼睛并不累,而看书就比较累,这是因为眼睛要看近处的物体,需要一直不停地调节。
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眼睛会通过眼内肌肉——睫状肌的收缩,使眼内晶状体变凸,这样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才能看到物体,这种功能称为眼的调节功能。
“通俗点理解,照相机拍相片时,要想拍近处的物体,需要调焦距。人眼也是一样,看远处物体,双眼平视就可以,而看近处物体,则需要眼部肌肉不断地调节。在这一过程中,双眼内转(俗称对眼),就是在选择合适的焦距来看清近处物体。这也就是说,双眼内转,眼内肌肉收缩以及瞳孔缩小,这三个因素的配合,才能看清近处物体,但这样眼睛会很累。”李耀宇说,长时间用眼可引起眼疲劳现象,眼疲劳的症状表现为:眼睛发胀、头疼、眼花,眼睛酸涩、眼睛发干等。小孩长期眼疲劳,会引起近视,或者近视加重。
至于手机上网引起的头疼,李耀宇解释到,由于眼睛要看清近处物体,都是肌肉在起作用。而肌肉起作用的原因在于神经在调整,在支配它。神经是在按照大脑给予的指令,在行动。而当大脑一直处于这种高度紧张调节状态,想要罢工时,就会以头痛的方式,向人发出警告。
眼睛也需要新陈代谢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用眼强度大的上班族身上。”李耀宇说,他们白天工作离不开电脑,回家途中、等车坐车还抓着手机上网,晚上熬夜打游戏、煲影碟,不给眼睛一点休息的时间,当然会造成如此恶果。人的眼睛跟其他脏器一样有血液循环,有新陈代谢。眼睛的充分休息既是正常生理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工作的基本保障。如果正常的循环受到干扰,眼睛得不到休息和缓冲,就会发出警告信号,出现上述不适以及眼疲劳,只要充分休息才能缓解,恢复正常运作。
据统计,在中国,移动网络用户现已达到3.32亿,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0亿,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首次超越电脑网民。
李耀宇表示,要避免手机上网引起的眼疲劳、头晕等症状,并无其他办法。只能尽量减少手机上网的时间,防止眼疲劳。同时,用手机玩画面跳跃的游戏,或者在坐车颠簸、行走时使用手机,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最好杜绝。此外,从眼保健角度,用眼1小时就得休息几分钟,望向远方,以此缓解眼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