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 :人民日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0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正>“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各类经济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实现均衡且可持续发展。围绕振兴乡村发展,各地从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如何挖掘乡村自身特色并激发内在动力,通过发挥优势吸引财源、提高本地经济活力,依然值得探讨。日本“故乡税”作为调动乡村内生力量的一种模式,值得借鉴。创新性转移支付自20世纪90年代起,
期刊
为破解乡村日益衰落的困境,日本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的发展模式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参考和启示意义。日本的乡村产业振兴可归纳为专业化、垂直化和水平化等模式,人才振兴包括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和结对合作等模式,生态振兴包括国土规划引领型、循环经济主导型、绿色创新驱动型等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八头町、神山町和西粟仓村三个典型案例的创新实践,可得到以下启示:
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对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设置后浇带进行分析,最终采用跳仓法施工。介绍了跳仓法施工的仓位划分、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要求、跳仓法施工缝留置及构造、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养护等关键技术。实践证明,跳仓法施工取消后浇带,设置施工缝,可缩短工期,控制混凝土裂缝,取得良好的效益。
主要以公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工作为研究重点,并进行理论阐述。在公路设计、施工等阶段下,做好相关的造价工作,对公路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做好相关的造价控制对于提高公路施工质量,优化企业投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民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日本文化遗产角度,构建主体实践生成过程与主体实践类型分析框架,以日本文化遗产活用为例,分析日本农民主体实践特点,探讨日本农民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延续传统村落生命力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农民参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经验借鉴。研究表明,日本文化遗产活用主要有重要传统建筑物群和无形文化遗
日本于2008年开始实施故乡税制度,近几年无论是故乡税的捐赠人数还是故乡税的受益团体都取得了预想之外的较大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故乡税制度下,出现了越来越多关注偏远地方、愿意援助地方的都市居民。故乡税的“回礼品”成为连接“人”与“地方”的重要催化剂,而基于项目制明确捐赠用途的筹集方式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地方乡村振兴中。故乡税制度在缓解偏远地区财政困难、促进乡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重唤地方经济活力
<正>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但“大国小农”仍然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农业形势。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小农户社会化服务的政策促进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其中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成为支持乡村转型的重要一环。在国际上,由于相似的文化背景及同样面临人多地少、以小农生产为主的实际情况,先前日本农村金融的实践对我国农村金融
期刊
公共行政是正义研究的重要领域。传统的正义理论不利于人们从公共行政过程的内部发展出这一领域切实可行的正义观念。可以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探索与公共行政过程相适应的新型正义观念,即通过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和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建构符号正义的分析路径。行政正义能够将正义问题置于更加广泛的社会过程之中,从而以批判性的方式发起促进正义的行政行动,最终可能会改变公共行政的性质。
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发展包括经济基础、主体力量、社会基因、绿色资源和治理保障。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曾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乡村凋敝现象,自1950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运动,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改革,集中体现为以城乡融合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特点。总结了日本乡村振兴70余年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产业振兴,拓展农村产业多重功
国家公园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门户社区是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从地理位置上看,很多门户社区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国家公园的旅游活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各国各地区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美国建立国家公园门户社区和乡村建设的过程,分析了其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指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规划前置,加强民族社区参与;利用国家公园品牌价值,实现业态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