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科技工作者正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高校科技工作者作为研究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公众中普及科学技术的重任。本文以马克思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对传统的激励机制理论、新近激励机制理论的梳理和评析,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为原则,运用了系统科学思维方法、多学科交叉分析方法,结合科学技术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及组织行为学等与激励机制相关的各学科理论,论证了构建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应从只偏重组织目标的实现,不断转移到坚持“以人为本”的关注高校科技工作者个体需要和成长的长远发展上来,从而提高科技工作者对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中拥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全面深入地总结评析了激励机制理论的发展脉络,揭示了高校科技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和本质,论证了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的特有规律,阐明了高校科技工作者与其它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的差别:即他们更需要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简单化的激励方式是不够的,应该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点采取独特的激励机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形成了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的合理建构,为高校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