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槐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是明万历三十年由王经天倡导建造的王家祠堂,为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3进11开间,20世纪50年代三进寝殿拆毁,只余门屋、享堂两进,约900余平方米,有182根屋柱,其中99根主柱围粗1.4米。三槐堂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结构严谨,气势恢宏,为徽派祠堂建筑所罕见,其独特的徽州古建筑文化魅力为世人所瞩目。但是对于三槐堂的保护,近年来却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本文拟从三槐堂基本情况、三槐堂价值及各项评估以及相应的保护原则措施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对三槐堂的保护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首先,三槐堂地理位置优越,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文物胜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三槐堂为砖木结构建筑,外观呈高墙封闭式,色调以白色为主,深灰色为辅,平面布局与徽州常见的祠堂有所不同,它将各种不同功能的房屋组合在一组建筑之中,但主次分明,均衡有序,每个单元以天井通风采光,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开间虽多,进深虽深,但大厅内依然空气流畅、采光充分。建筑雕刻精美,雀替、平盘斗雕饰花卉图案。以上梁架的柱础多为圆鼓状。祠内堂室相邻,楹柱林立,廊庑环接,其体量之大,布局之复杂,为徽州祠堂尤其是支祠所少见。大厅内的屋柱为珍稀的白果树制作,雕梁画栋的大厅和飞檐翘角间找不到一丝蜘蛛网,实属罕见。其次,三槐堂为明代建筑,建筑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脉络较为清晰,是溪头村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三槐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在局部线条的刻法上细腻有加,显示了雕刻工艺的匠心独运和工匠的精湛工艺。三槐堂外观简洁,内部雕刻丰富,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为研究明代祠堂建造艺术、“三雕”艺术和宗祀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实乃徽州祠堂建筑的“瑰宝”,同时还为研究堪舆之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此外三槐堂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第三,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从真实性与完整性、文物建筑保存现状、环境、基础设施、保护与管理、展示利用等方面对三槐堂进行了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分级保护、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等原则,对三槐堂未来保护提出了几项保护措施,涉及安全防护、防火防灾、保护工程、文物建筑总体修缮、环境控制、空间景观风貌保护周边建筑环境整治展示利用、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希望能够在国家支持、各方筹措的基础上,得到资金支持。保护三槐堂不仅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发展的良好外部形象,为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培养游客和居民的自然环境与文物保护意识,使保护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三槐堂可持续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