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丘陵区桃栽培历史悠久,该地区土壤多为紫色页岩碱性土,桃树黄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桃树生长发育。加之该地区桃树龄偏大,老园区改土重建成本极高,生产上急需抗黄化栽培品种以及砧木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结合四川省桃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抗性桃砧木资源GF677进行了碱性立地栽培条件下的叶绿素合成及光合能力初探,以期为今后桃育种工作中的高光效、高铁吸收效率亲本的筛选提供基础性工作。本试验以两年生GF677扦插苗和毛桃实生苗为材料,比较其在碱性土上不同时期叶绿素合成途径各个步骤的关键物质及组分含量差异,并使用透射电镜比较其叶绿体超显微结构。此外,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GF677与毛桃光合特性相关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碱性土上在5月份-10月份多数测定时期,GF677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UrogenⅢ、ProtoⅨ、Mg-ProtoⅨ和原脱植基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毛桃;GF677叶片内叶绿素b、ProtoⅨ、Mg-ProtoⅨ以及原脱植基叶绿素含量在受到碱胁迫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甚至超越前期值,而毛桃叶片叶绿素a、b合成受阻后急剧下降,结合对各叶绿素组分及合成前体含量的分析结果,认为毛桃叶绿素b含量下降可能是其叶片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植物叶绿素合成PBG→Uro、Uro→Proto两个步骤,及叶绿素循环中叶绿素a→叶绿素b转化是否受阻是桃砧木抗黄化能力的重要判断指标。(3)GF677不仅可以在低光、低C02浓度条件下更快的产生光合产值,又可以利用高C02浓度条件,从而达到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并且GF677叶片的反应中心比毛桃开放程度更高,具有更高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换效率。(4)GF677叶片形成的活跃化学能(ATP和NADPH)多于毛桃,能够为暗反应的碳同化作用提供更多能量,以促进碳同化的高效运转和有机物的积累。(5)从光能的分配的角度来看,GF677能有效分配所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Pc),从而降低PS Ⅱ反应中心非化学能量耗散(Ex)和天线热耗散(Hd),且’GF677’叶片PS Ⅱ系统在碱胁迫后叶片热耗散更少,避免了过剩光能对其光合机构可能造成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