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肿瘤致死的第一位病因。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加剧,人口结构老年化趋势,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肺癌的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为病情比较严重的晚期。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手段多为手术切除,但手术治疗的较大不足是可能留下残存病灶,容易引起癌细胞复发和转移。在非手术疗法中,传统的放疗与化疗均缺乏敏感性,仍存在病灶转移、复发等问题,并具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肺癌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砷(Arsenic,As)作为一类环境污染物,是引起肺癌的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砷的环境中容易诱导肺癌,膀胱癌,皮肤癌等。有研究表明,在砷暴露的环境中男性患肺癌的几率是世界平均肺癌患病几率的17倍,女性为8.34倍。砷诱导形成的肺癌逐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约17-22个核苷酸分子的小片段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3’-UTR区域配对,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起到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mi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息息相关。肿瘤发生的早期需要新的血管生成用以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新的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抑制新的血管生成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为了研究miR-222在砷转化肺癌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我们用亚砷酸盐连续处理人肺上皮细胞BEAS-2B(B2B)六个月,获得砷转化细胞As-T,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我们发现砷转化细胞As-T的增殖和成瘤能力显著提高。通过qRT-PCR分析发现As-T细胞中miR-22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2B细胞。提示砷转化肺上皮细胞As-T是具有肿瘤特性的细胞,miR-222在砷诱导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miR-222在砷诱导肺癌形成中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在致瘤型细胞As-T中抑制miR-222的表达,发现可以显著抑制As-T细胞生长速率和体外细胞克隆形成,并且可以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形成和新的血管生成。我们还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发现miR-222 直接靶向抑制基因 ARID 1A(AT rich interaction domain 1A,ARID 1A)的表达,推测miR-222及其靶基因ARID1A在肺癌形成和新的血管生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miR-222参与了砷诱导肺癌形成的过程。同时miR-222通过靶向调节ARID1A基因及其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新的血管生成而促进肺癌的生长。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miR-222及其靶基因ARID1A在砷诱导肺癌形成中的作用,为肺癌诊断、治疗、预后和基因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