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的变化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清和龈沟液中TNF-α和IL-1β、IL—6水平的变化,分析牙周治疗对冠心病的积极作用,为今后研究牙周炎与冠心病的相关及影响因素等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探讨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的必要性及效果。 方法:⑴选择同时患有冠心病(稳定期)和慢性牙周炎的患者50名(CHD组),年龄38~76岁。按照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原则,选择全身健康只患有慢性牙周炎者50名(CP组)及全身健康且口腔健康者50名(Healthy,H组)。⑵三组均进行牙周基线检查,包括全口现存牙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收集血清、龈沟液等标本。CHD组和CP组均进行超声龈上洁治,分2~4次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对初诊患者进行10分钟左右的沟通和口腔卫生指导,所有患者均未给予抗生素。CHD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及CP组治疗后1个月时同基线进行临床牙周检查,取血清和龈沟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和IL-1β、IL—6含量。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基线时临床牙周指标PD、CAL、SBI在CHD组和CP组显著高于H组(P<0.01),而CHD组的CAL、 SBI高于C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基线时三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CHD组和CP组显著高于H组,且CHD组高于CP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CHD组和CP组显著高于H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HD组和CP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牙周基础治疗后,CHD组和CP组临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血清和龈沟液中TNF-α和IL-1β、IL—6水平都有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与龈沟液中相应炎性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冠心病患者的牙周治疗临床显示可以减轻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全身炎症状态,利于心血管功能的改善,牙周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结论利于冠心病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类型,约占所有牙周炎疾病的95%以上,导致结缔组织附着的丧失以及牙槽骨的吸收破坏,是造成牙缺失、牙周组织破坏的最主要原因。许多研究已表明
目的:比较大蒜素与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在体外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杀菌作用,为临床推广使用大蒜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液体稀释法药敏实验,分别在37℃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在体外对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2、加入MTT辅助确定大蒜素、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3、采用液体扩散法比较不同浓度大蒜素、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