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旅游功能强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功能、结构和形态的统一体,其中,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的游憩、休闲功能的凸现是城市可居性的提升,也是城市功能进一步强盛的表现。研究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强度,促进旅游的区域联动和发展,是当前城市旅游与城市地理学所关注的一个新方向。 本文以人文地理学、旅游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区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开展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综合研究。界定了旅游功能强度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分析了影响旅游功能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旅游功能强度的分析范式并构建旅游功能强度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上海旅游功能强度的实证研究,为上海增强城市旅游功能强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本文的思路框架进行了阐述。本章提出对城市旅游功能强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阐明了本文的研究重点。 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如城市功能、城市旅游功能、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等;比较了旅游功能强度与旅游竞争力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章设计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计量指标体系,针对旅游功能强度概念的内涵,设计了一套四级叠加,逐层收敛的旅游功能强度指标体系,并选择确定了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在分析上海旅游功能强度发展现状和旅游功能强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权重分析方法、雷达图法等方法探求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表示途径。从城市居民出游能力强度、城市吸引游客能力强度两个层面把上海同东亚的四个大都市一北京、广州、香港、新加坡进行了对比评价。 第五章在上海旅游功能强度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上海旅游功能相对较弱的环节提出了提升上海市旅游功能强度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城市旅游功能强度是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表象特征指标,是一个分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一个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表现为城市居民的出游能力强度和城市吸引游客的能力强度,与城市战略位势、综合实力、产业结构、形态规模等一系列因素相关。城市旅游功能强度越大,所形成的旅游“围城”效应越突出,在区域旅游网络结构中的联动作用就越明显。
其他文献
为解决Coolplus在纯纺针织物编织、染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依据Coolplus纤维的性能和特点,结合生产实践探讨了纯Coolplus纤维单面提花针织物的织造及染整工艺,并且给出了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对其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老子"无为而治
据统计,到2003年8月底,江苏省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人数已达到1340.9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0.94%,而且,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处于缓慢增长时期。同时已有的研究表
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入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社会发展的同时,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方方面面,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的文明建设
即兴音乐疗法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以即兴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音乐治疗形式。由于即兴具有自发性,创造性和交流性等特征,特别能促进患者和治疗者之间情感等方面的交流,美英等国的许
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小额信贷的实践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特别是伴随着小额信贷的
绿色产业是江西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江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本文就优化绿色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整体规划,提出了建议。
高校城中村是大学大规模扩建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城中村类型,其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高校与城中村间已经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如何实现高校与周边城中村
这是布思80多岁时完成的一篇重要遗作。在本文中,布思重新思考了四十多年前提出的“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他回顾和重申了当初提出这一概念的前三种原因,然后重点阐述了当今显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时过于执着于工具理性本身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科学成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并非是工具理性膨胀下人们的被迫选择,而是人们自由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