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高血糖率对首发不同亚型脑穿支动脉梗死的对比临床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脂质透明样变性是脑穿支动脉梗死中的两种主要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不同,且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观察脑穿支梗死的不同部位、不同亚型患者发病时血糖的变化情况,分析首次发作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率与长期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数据来自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5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小于3d,神经缺损症状持续超过24h),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1例患者。通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蛋白(HbA1c)比率计算应激性高血糖率(SHR),同时分析患者的血生化等其他指标,最终的观察指标是180天后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两种梗死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并与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HR与患者的长期不良预后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152,Sig=0.041),而这种相关性在空腹血糖上不显著(Spearman相关系数=0.136,Sig=0.068);不良预后组患者的SH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1.03±0.23VS.0.93±0.15,P=0.004)。在BAD组患者中的血糖(P=0.033)和HbA1c(P=0.033)明显高于LD组;在BAD患者中,PPA组中的血糖(P=0.008)、HbA1c水平(P=0.006)比LSA组更高,患者预后不良与高龄(64.38±10.631 VS.58.99±10.967岁,P=0.013)和血肌酐高(78.88±24.49 VS.70.49±15.96umol/L,P=0.016)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与BAD组相比,LD组患者的血肌酐(77.98±16.75VS.67.11±17.53,P<0.001)和血红蛋白(139.69±13.71 VS.134.95±16.58,P=0.037)明显更高,其他的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HDL、LDL在两组病例中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应激性高血糖率升高与首次发作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长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2.糖代谢因素在穿支动脉粥样硬化(BAD)患者中的影响更大;3.血肌酐可能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4.豆纹动脉(LSA)区梗死是穿支动脉梗死(PAI)中最常见的亚型,穿支动脉粥样硬化(BAD)在脑桥旁正中动脉(PPA)区梗死中更普遍。
其他文献
近地表面的臭氧是对人体危害性很大的污染物,而目前浓度却也逐渐增加。为了降低臭氧浓度,分解臭氧的研究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较多的分解臭氧方法有如下几种:药剂法、分解法、稀释排放法、预臭氧化法、热分解法、吸附法、洗涤法等。由于催化分解法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效率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目前在基础研究领域以及工业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活性炭;(2)贵金属系;(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含羟基磷灰石的牙膏对酸蚀处理后牛牙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牙釉质、牙本质样本,用脱矿液体和牙膏浆液处理,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修复处理后釉质硬度值以及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拟南芥中ABA与WUS的关系分析及三个圆叶突变体的图位克隆两方面。第一部分主要研究WUS基因对ABA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植物干细胞是植物体组织器官发育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运用超软赝势平面波广义梯度近似方法,首先对MgB2晶体的结构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与实验相符的晶格参数,然后对能带结构、态密度、复介电函数、折射率
资料病例1女性,5岁。出生后父母发现其双眼无法睁开,左侧明显。患者无外伤史和无重症肌无力史。2019年5月29日在我院入院诊断为“双侧上睑下垂”。询问病史,出生后发现室间隔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无论是进出口贸易量,还是国内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动性都迎来了飞速发展期,进出口和物流业务年均增长速度均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物流业发展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我国经济业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现代新型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并成为区域发展的支撑点。合肥市地处安徽中部,是安徽省重要经济、文
以某容器制造车间为例,介绍为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选择合适护耳器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