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运动迟缓、姿势不稳及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50岁人群发病率约为1%,60岁人群发病率约2%,男性多于女性。目前北美地区每年有100万人罹患帕金森病,而全球每年大约有400万新增患者,我国也是该病的多发国家之一。本病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其病程长,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是国内外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PD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本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临床上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存在毒副作用大等问题。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近年来已在治疗PD方面取得一定肯定疗效,尤其是在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本研究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以诱导PD大鼠模型,通过观察电针对PD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的改变、TH阳性神经元计数及COX-2、PGE2、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对PD大鼠行为学及神经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以期揭示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四个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PD模型,选取“风府”、“太冲”两穴进行电针治疗。(1)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按照行为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脑黑质TH、COX-2、PGE2、 p-p38MAPK阳性神经元计数。(3)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脑黑质TH、COX-2、p-p38MAPK蛋白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行为学异常明显改善(P<0.0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行为学无明显改变。(2)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减少,COX-2、PGE2、p-p38MAPK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COX-2、PGE2、p-p38MAPK阳性神经元计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3)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黑质TH蛋白含量明显减少,COX-2、p-p38MA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黑质TH蛋白含量明显增加,COX-2、p-p38MAPK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电针能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增加PD模型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计数及蛋白含量,减少COX-2、PGE2、p-p38MAPK的表达,抑制p38MAPK的活化。提示电针抑制炎症反应介质COX-2、PGE2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对PD大鼠中脑黑质区神经元造成损害,可能是通过影响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其防治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