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理念:法律人微博的多模态普法话语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这个媒体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当前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鉴于此,一些著名律师纷纷利用微博这个平台,通过发布庭审过程中的司法活动及对舆论热点做出评价等方式对普通大众进行普法。鉴于传统的单一的语言文字模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普法的要求,律师微博的内容往往图文并茂,有些甚至包含声音、视频等模态。因此单纯的研究语言文字模态已经不能达到全面深入的话语分析,必须包含图像等更多模态,使话语分析进入到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阶段。同时构建包括语言和图像的多模态语篇,探讨其语言和图像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普法信息的趋势,对律师微博如何传递宣传法治理念的研究也不例外。通过研究,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利用微博传递普法信息提供参考。上世纪90年代,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和van Leeuwen(1996)的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应运而生。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语篇,如广告话语、多模态教学、新闻话语、电影话语等;在普法语篇中的应用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本文搜集了相关著名律师对近五年来的4件热点案件,李庄案,北海案,胡伟星涉黑案和兴邦案的庭审直播和评论以及在此期间他们针对一些舆论热点事件做的评论作为语料,其中包括大量文字语料和30幅相关图像。这些语料是最直接的庭审报道,且与视觉语法理念框架相贴合,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不仅以系统功能语法及视觉语法为基本理论框架分别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对文字与图像进行分析,而且以Martinec的图文地位关系和van Leeuwen的图文关系为依托探讨了微博话语中的图文关系。此外,本文还选取两个典型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国的法治环境探讨法治理念的多模态传播。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证明了多模态分析理论对微博普法语篇的适用性。首先,在概念意义的构建中,文字通过及物系统真实、直接、具体地描述了庭审内外的司法活动;图像则更多地展示了庭审场景及参与者的动作和表情。其次,在构建人际意义过程中,文字主要通过陈述的语气向大众传递信息或者评论,让观众依据自己的知识进行判断;图像则较少的运用直接眼神交流,而是较多地运用远距离镜头以及平等视线等来与媒体受众建立起客观平等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普法信息的传播。第三,根据律师微博的目的,图像独立或从属于文字。就具体的图文关系来讲,图像不是律师自己设计的,而是借用于更详细地阐释文字,或与文字互补,以此让大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所传递普法信息。最后,图文所传递的普法信息主要是司法过程中无视法律的权威和有违司法公平正义原则的不当行为,结合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当前法治背景,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平正义正是法治理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律师通过微博达到了宣传法治理念的目的。囿于本研究的初探性和作者的学术水平,本文难免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因此文末作者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及方向。
其他文献
喜欢上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且努力去做,再加上正确的思维方式,竭尽全力地与困难做斗争,磨练自己的意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最后要不断地反省,这才是成功干事业的方法。成功的定
本研究目的为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大豆异黄酮提取物中Cu(铜)、As(砷)、Cd(镉)、Pb(铅)、Hg(汞)重金属的残留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以^72锗、^115铟、^209铋为内标,采
远程教育属于同质性较强的服务产品.网站需要制定一系列完善的促销策略,以吸引消费者,介绍产品并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针对我国远程教育型网站的促销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远
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工具来辅助教学和促进学习,Google Apps提供给学习者一个统一的入口使用通信和协作的工具。详细介绍如何基于Google Apps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都是社会所需、世人所爱。今日语境之岭南音乐,当包括本土传统音乐、近现代专业音乐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社会音乐、流行音乐、以及传
本文介绍了为适用干熄焦工艺要求,改造湿熄焦电机车为干湿两用车的研制及应用情况.主要是在保留原车基础上对电气传动部分进行重新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后达到预期效果.
企业的性质可从生产或技术的组织、稀少性价值增进与调控的机制、产权联合与团队生产的载体三个层面来认识。在这三个层面上,企业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类型的交易展开的,因而
<正>一、小引网络小说的兴起和繁荣已然成为一个事实,然而评论界目前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多数还处于一种众声喧哗的命名焦虑或者自说自话的理论游戏当中,有的人压根不承认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