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生存——1945-1949中国自由主义政治立场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几年是中国面临两种路向选择的关键时期,这是今天的我们依据已成为事实的历史做出的判断.一直以来我们被告知说,我们的国家在1945-1949年面对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与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专政之间的生死之争,然而历史真的是以这样简单的二元对立的面貌出现的吗?回溯这一段乃至更前时段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事实决非如此简单,也许可以笼统地说,自受到俄国革命的炮声震动以来,中国就开始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但是,正如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所说,现代史上的两大实力派——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对立并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对立.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国共两党只不过是为了政权而进行生死搏斗的两个政党,其间并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此他们希望由自己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路线能够真正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为之造福.最初这种立场是完全独立于两党之外的,然而时势的发展以及冷酷的政治斗争环境很快就向他们昭示了这种立场的不可行性.怀着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迫切希望,自由主义者在痛苦的无奈之中对自身的学理体系做了修改.他们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理中撷取了自认为最有可能将人民导向幸福完满生活的部分,将之调和为新的理论体系,以期换取国共在现实中合作的可能.但是他们恰恰又忽略了他们本已认识到的一点,即中国的一切都有不可错认的中国特色,国民党所代表的是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共产党所代表的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以他们认识中的"主义"为基型去调和中国式的"主义",这无疑会导致不可避免的历史失败.这种失败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由主义自此在它的百年历史中沉默了50年之久.
其他文献
清季海防思想之勃兴,绝非一种偶然现象.人们对海禁政策之反省.国人海洋意识之逐步提升,列强入侵导致海疆危机之加剧,有识之士之倡导,国家政权之有力干预和支持等一系列因素,
从总体上看,以往的上海史研究虽然涵美国了古代上海文化的各方面,但整体性的描述,特别是对开埠前上海文化特质的揭示仍然不够.该文选择几条"线索"以展示清代中叶上海文化的概
<正>一些粉条熟了以后口感特别筋道,很可能是因为含有禁止添加的铝。科学研究发现,铝对脑神经有毒害作用,会干扰人的意识和记忆功能,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症,引发肝病、贫血、骨
期刊
台湾是中国开发比较晚的一个地区,正式编修方志也就是从清朝开始的,整个清朝统治台湾期间,修志是台湾文事活动方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勘乱用武功,致治修文事”;日据时期,
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在美西战争中初露端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步确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的历次海外战争中日臻完善和成熟.该文主要论述一战期间潘兴治下的美国海外远
民国初期革故鼎新,其"风俗革命"的影响尤为深远.该文通过考察民国初期(1912-1932年)的礼制变革与民国成立前后三十年间(1901-1932年)的礼俗变迁以及二者的关系,指出其发展轨
从南宋开始直到近现代,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一直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话题.该论文即试图从政治观念史的视角出发,选择"王安石论"这样一个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不断被人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