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富尔危机是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因环境恶化、民族矛盾等原因引发的族际间、政府与反政府组织之间的冲突问题。2003年冲突逐步升级,造成约几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被联合国称为当前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外界的介入加速了达尔富尔问题的国际化,美国将达尔富尔危机定性为“种族屠杀”并执意对其进行制裁;联合国、非盟、西方国家及中国等都对该问题的解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在处理非洲国家问题时一贯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从苏丹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对对苏丹实施制裁,主张通过政治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对“不干涉”原则的坚持,同时,中国积极关注并参与苏丹的和平进程,支持非盟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在对苏丹进行人道援助的同时,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体现了外交的灵活性。国际社会在坚持政治和解为主要解决方式的前提下,促成了反政府组织与苏丹政府的和谈。然而苏丹复杂的国情及国际社会的利益分歧,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之路依然漫长。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内政问题,但中国却因这个问题深受指责。西方国家生硬的将中国与苏丹国家之间正常的政治经济关系曲解成“新殖民主义”,更有人恶意以北京奥运会相要挟,要求中国就达尔富尔问题向苏丹政府施加压力。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预示着中国的外交思维、战略和政策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政府在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也表现出外交手段的单一性和行动的迟钝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和政府必然的选择,如何积极的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在全球化时期提高外交能力必须解决的问题。达尔富尔危机是非洲大陆生产力落后、民族矛盾尖锐和资源贫乏等问题的一个映射。政府的治理不当,政局的动荡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加剧了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在应对达尔富尔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外交收获的不仅是丰硕的成果,可能还有一些困惑,也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