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益”抑或要“权”:上海异退职工福利诉求研究——基于马歇尔公民权理论的视角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利诉求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诉求主体的福利需求未能得到很到的满足;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目标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好的社会福祉,满足民众的福利诉求。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部分特殊群体的福利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而目前不少有关这部分群体的福利需求研究大多仅关注到其物质层面,缺乏对于更深层次福利权利层面的诉求的研究。  因此,本文以上海市异退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和文献资料分析法,对这一群体福利抗争行为背后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异退职工之所以会采取上访、申诉等方式进行福利抗争,其福利抗争行为本身已经远远超越了福利诉求的物质层面,背后实则是其对于身份认同、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国家应该承担社会补偿责任等有关公民权的诉求。  基于此,本文认为,完整的公民福利权益,不仅在于民众有关“益”的诉求表达,更重要的是其对于“权”的潜在主张,有关公民身份的认可和公民权利的获得,更能给民众带来福利满足感。从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来看,这一研究结论也能运用于对更多社会转型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群体的福利诉求问题的理解中。本项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政府等公共部门在出台各项福利政策以回应不同群体的福利诉求时,不但要看到民众对于“益”——物质层面的福利诉求,同时还要看到民众对于“权”的深层次诉求。
其他文献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适用于3kV-66kV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选线,用于变电站、发电厂、水电站及化工、冶金等厂矿企业馈线较多的供电系统,能够指示
由于城市的持续发展,既有隧道工程有时需要进行部分改建,所以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将原有隧道的部分结构或围护作为障碍物进行清除.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豫园站为例,该地铁车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