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具有实用性、创造性。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蕴含着化学奥秘,化学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近年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在课程改革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我国幅员广阔,地方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各具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历史、产业资源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以乡土教育理念为依托,利用地方特色人文、特色产业资源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该课题以校本课程相应的课程研究理论为依据,以泉州地方特色的人文和产业资源为依托,遵照“以校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通过文献调查和实践探究,在理解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理论基础上,开发具有泉州乡土特色、具有科学实践意义的校本课程——《化学与泉州特色产业资源》。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是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是对学生视野的拓展,以及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品德的提高。此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乡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为学校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该课题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陈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方法。第二部分:分析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第三部分:阐述乡土理念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对“乡土教育”进行概念和意义界定,说明乡土教育理念下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总结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从泉州地区乡土文化特色和区域产业资源、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多方面进行《化学与泉州特色产业资源》课题开发的具体情境分析。第五部分:《化学与泉州特色产业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说明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并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第六部分:乡土教育理念下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