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货币危机,90年代肇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均从事实上揭示了:不适当的汇率制度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危机过后,相当多的经济学家与中央银行对汇率制度的选择进行了重新审视。中国金融正处于转型期间,面临着开放经济的挑战。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安全与稳定发展。因此,中国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就中国汇率制度而言,在金融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存的、在一定背景下表述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事实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汇率制度?这种事实上的汇率制度有哪些弊端?有必要重新选择吗? (2)如果中国现存的汇率制度具有重新选择的必要性,那么,在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呢? 本文对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具体的、特殊的汇率制度选择进行了分析。(1)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暗含着以下假定:①整个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时期;②资本流动是不完全的,在人民币渐进走向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过程中,本外币资产不完全替代。该假定前提是研究中国汇率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与约束条件。(2)中国现存的、名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事实上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这种汇率决定方式有以下弊端:①无法确定均衡的汇率水平,汇率的调整缺乏足够准确的依据;②与对外汇的超额需求相伴而生的“寻租”行为加大了社会交易成本,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③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同时,这种汇率制度在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亦存在若干不适应性:①中央银行的管制定价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将越来越难,成本也将越来越高;②削弱了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烫平宏观经济波动的效力:③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3)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由于宏观经济预期的不稳定性,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调整速度有较大的差异,难以快速建立一个有厚度的金融市场,同时由于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噪声交易者、发挥浮动汇率制的优点所需的前提条件尚难以满足等,都使得中国在金融进一步开放中不宜选择浮动汇率制。 最后逻辑地推论出: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汇率制度应当选择目标区汇率制。该结论将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及相应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