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海上投入生产的稠油砂岩油藏越来越多,如何提高增产挖潜措施成功效率及增产效果,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成为该类油藏目前需要攻关的首要问题。典型稠油砂岩油藏L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注入水单层突进,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产量逐渐递减,综合递减率为14%左右。通过对I期的部分水井采取笼统调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取得了一定的降水增油效果,I期的递减明显变缓,综合递减率下降到8%左右。虽然目前开发调整方案研究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要进-步研究海上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建立海上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方法,为海上稠油油藏剩余油找出挖潜方法及主要技术手段。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RST、RMT、PNN、PND、RPM。吐哈、辽河、胜利、中原、大港等陆上油田主要应用RST、RMT、PNN、PND监测油层开采程度,判断油层水淹级别,确定储层剩余油饱和度、了解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等方面。RPM是阿特拉斯推出的一种过油管/套管半径最小为43mm,耐高温、高压性能最好分别为177℃、137MPa;能量分辨率最好为6.5%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国内只有中海油田服务事业部引进了RPM仪器,在海上油气田主要应用于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情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的工作原理,对比了相类似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的性能指标,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主要论述了RPM测井仪器结构、测量原理以、仪器性能参数以及五种测量模式和应用范围。并结合海上稠油油藏的油藏特征和地质特点对RPM测井两种主要测井模式作了适用性分析。RPM测井仪器在测量过程中普遍存在井眼环境、地层复杂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校正,才能反应地层真实信息。文中结合海上稠油油藏特殊井身结构,设计了考虑泥质、钙质、砾石充填、套管尺寸、井筒流体等影响因素的体积模型,推导出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校正公式,并建立了理论图版。对比分析了校正前后的差异性,为剩余油评价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实验室对稠油计量不准确,不能按照传统的研究方式在刻度井中实验研究全油、全水、不同持水率条件下远、近探测器计数率变化规律。文中利用井下刻度技术,将RPM井场刻度研究方法调整为现场刻度研究。先将井口流量利用流体参数换算成井下流量,利用滑脱模型计算持水率,并建立持水率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含水率。然后利用相渗资料建立含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计算含水饱和度,最后利用测井现场实际测量的结果做RPM理论刻度图版。并结合产出剖面解释结果和水淹级别定量解释与分级解释标准,验证RPM测井两种解释情况下的结果。校正前解释的水淹级别只有45%与产出剖面解释的结果相符合,校正后解释的水淹情况70%与产出剖面解释的结果相符合,符合率提高了25%。研究表明,RPM测井解释必须进行岩性、井眼、密度等影响因素校正,才能提高解释精度,形成一套适合海上稠油油藏的剩余油饱和度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