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使执行力以官方文字的形式频现于政府各项建设和活动之中,政策执行力亦成为衡量政府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指标。谈起政府政策执行力,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不免就首当其冲。因为他们是政策执行中最基础、最直接的执行环节,一旦这一环节出现执行不力的现象,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政策执行无果,最终宣告失败。那么,是谁在影响主导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很显然,执行主体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执行主体的动机,它影响并决定着执行主体的行为,进而主导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走向。因而,对执行主体动机形成过程及作用于执行主体行为的过程进行分析,有利于发掘执行主体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深层次原因,明晰执行主体动机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影响方式和途径,从而探求培育执行主体积极执行动机的途径,以提升地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论文以执行主体动机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关系为主线,以提出、分析、验证、运用“动机—执行力”关系模型为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和行为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执行主体内在需要与外在诱因相互作用下执行主体动机形成过程,以及动机对执行主体行为作用过程的基础上,认为执行主体价值观、认知、自我效能感、情绪、意志、责任感对执行主体的动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此调节过程中,他们与初始动机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促使主体产生行为的动机,引导和维持着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关于执行主体动机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关系的基本模型,选取矿难频发的原因、个性官员以及环保政策的执行现状等政策执行中典型实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模型,明晰化执行主体动机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产生的影响,以期通过积极培训、诱导、监督等手段强化执行主体的公共服务价值观、引导执行主体的调节自我控制取向、激发执行主体的有效执行动机、力避执行主体的自利动机,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