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自亘古的混沌中走来,脚下所感知到的是广阔大地,心中所向往的是璀璨天空。古有嫦娥奔月、海底宫殿的想象,今之有火箭探月、潜艇深潜的实践。正是在对未知的大胆想象和勇敢实践之中,人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进化的伟绩。由此可见,想象力无疑是人类天赋的能力,具有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功能。但在当下的教育领域中,却面临着“想象力危机”,语文教学该怎样激活想象力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着眼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文的文本特点,将想象力教学策略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意义。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展开,第一章想象力诗学理论,充分运用文献分析法,整合呈现一个多元有界(包涵艺术想象力、道德想象力、教育想象力),中心明确(富有想象力的认知工具)的想象力教学策略体系。第二章到第四章,从民间文学出发,提炼出以“事”、“真”、“融”为逻辑线索的想象力概念。第二章重点分析民间文学想象力的现实基础,具体呈现为缘事而发的再现想象和推测想象,并由此衍生以“事”为中心设计的想象力教学策略;第三章着重分析民间文学想象力的情感中枢,具体呈现为率真而抒的理想化想象,由此衍生以“真”为中心展开的想象力教学策略;第四章是在前文基础上的总结和提升,梳理想象力观照下民间文学多元的主体视角、多元的时空叙事和多元的修辞手法,交融指向一种教学的诗性智慧高度,并最终生成以“融”为主的想象力教学策略。各章节的教学策略实践分别以神话选文《夸父逐日》、传说选文《李寄》、故事选文《农夫与蛇(两则)》、叙事诗选文《木兰诗》、歌谣选文《敕勒歌》为对象,运用相应的想象力教学工具(英雄主义联想、极限经验、心理成像等),紧密联系文本解读和现实教学案例,以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总结而言,本文意义上的初中语文民间文学想象力教学策略,是一种多元融合,多方融洽,多工具融用的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