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环化学是有机化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有关杂环化合物的研究成果一直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杂环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得它们在众多领域,如材料科学、精细化工等都有重要的用途。除此之外,杂环化学在医药研究领域的地位同样不能不容忽视,目前正在使用或者开发中的绝大多数药物,在组成上全部或部分是杂环结构,而且通常药物中起决定作用的药效基团就是杂环结构。吡咯类化合物是杂环化学的重要分支,含吡咯结构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以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代表。对于吡咯类化合物生理价值上的研究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在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方面研究应用也有诸多文献报道。本实验室也一直从事新型吡咯类化合物的研究,在以前的工作当中合成了一系列新型3,4-二取代吡咯化合物,并对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探索,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显示,1.该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优良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有极高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很强,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弱;2.细胞周期研究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呈浓度依赖性的影响细胞周期,能把肿瘤细胞阻滞在S期,其细胞周期的表现形式与紫杉醇和长春新碱类似;3.该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为主要诱发肿瘤细胞坏死,同时以诱发细胞凋亡为辅。  本论文在前期新型吡咯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吡咯类衍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扩展,以吡咯环为母体,设计并合成3大系列,共计60个目标化合物及20个关键中间体,包括: N-(4-取代苯基-1H-吡咯-3-羰基)-L-α-氨基酸系列,得到共计40个目标化合物和20个关键中间体;4-(取代)噻吩基系列,得到共计8个化合物;5-卤素取代或2,5-卤素取代系列,得到共计12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高分辨质谱表征。  在完成目标化合物合成之后,我们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我们总共筛选了10种肿瘤细胞株和1种正常细胞株,采用的正常细胞为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该类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有着极高的选择性,绝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毒性极弱,部分化合物对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CHO)、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慢性髓源白血病细胞(K562)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通过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将有利于我们设计抗肿瘤活性更好的新型吡咯类化合物。
其他文献
京剧曲牌按照配器形式可以分为声乐曲牌和器乐曲牌两大类,本文介绍了这两大类曲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京剧曲牌在京剧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打击乐在京剧音乐中所起到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编者按:未来老年人怎么生活?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刊今年特别邀请科技部服务机器人项目的总负责单位撰稿,连续六期刊登系
本文以《接近真实的本质——塞尚艺术的四个时期》、《塞尚何以重要》、《敬畏之心——从塞尚到具象表现绘画》、《塞尚眼中的绘画与自然》、《塞尚晚年绘画研究》、《主体论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商品化占据着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手段,促进着两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现阶段,资本积累仍然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
本文以吴冠中作品中的技法为研究核心,在对吴冠中作品和梵高作品进行了对比的基础上对吴冠中的艺术观念进行研究,从吴冠中的背景、经历、作品三个层次展开论述。指出了吴冠中
前言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AF的形成机制尚无定论,大量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房电重构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起重要作用,因而抑制通道重构是治疗AF的热点之一。 心房电重构会对复极电流产生重要影响,钾通道电流是心肌动作电位复极的主要电流,所以钾通道电流是AF的重点研究对象。超快速激活型(u
毛泽东不仅是一个革命家,而且是一个哲学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思想最主要的来源于便是中华民
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说文·玉部》的所表示的具体纯玉器的字了解玉在礼用、祭祀、权贵等方面的用途。 Chinese characters of an era a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时期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面临生态危机的必然出路.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中所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