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卵泡刺激素(FSH)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本实验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及细胞实验两部分,研究了FSH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FSH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第一部分临床实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密度改变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血清中FSH水平、骨密度(BMD)的变化,及FSH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济南市248名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相关性疾病及长期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采用放免法检测受检者血清FSH、LH、 E2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受检者前臂中下1/3BMD。描述受检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其血清中FSH、LH、 E2随年龄增加的变化,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FSH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1.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血清FSH、LH水平呈上升趋势,到6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血清FSH、LH浓度逐渐下降。血清E2浓度在绝经后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绝经后女性BMD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绝经后女性BMD与FSH负相关,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该研究揭示了绝经后女性FSH、LH、E2及BMD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血清中FSH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提示FSH水平对骨量有直接调节作用。第二部分细胞实验:FSH对破骨细胞表型基因及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在破骨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FSH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0ng/ml NF-k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作为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同时分别给予各组细胞0ng/ml、5ng/ml、10ng/ml、20ng/ml FSH处理,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进行破骨细胞鉴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不同处理组之间,破骨细胞表型基因及功能基因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的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1.经RANKL诱导后,RAW264.7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破骨细胞经FSH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FSH处理组的破骨细胞功能及分化相关基因RANK、TRAP、MMP-9和Cathepsin K基因的mRNA表达量增加,并且不同浓度的FSH呈剂量依赖性地上调破骨细胞这四种基因的mRNA表达。结论:1.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是一种良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2.不同浓度的FSH呈剂量依赖性地上调破骨细胞RANK、MMP-9、TRAP、CathepsinK的mRNA表达,说明FSH能够增强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这可能是FSH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的部分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