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徽州地区动荡的探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拙文主要是运用史学万法对清初徽州地区的动荡进行初步探究。文章主要分为前言和正文五章。前言主要是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简单的介绍本文足在研读清初徽州史书过程中受启发而做的。回顾了学术界对清初徽州动荡的研究现状,在肯定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发现没有专门论文对这方面进行探讨。借此,本文将前人研究同自己的挖掘综合起来,希望能对方面感兴趣的学者有点启发。第一章,主要交代当时徽州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末时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尖锐。许多农民揭竿而起,最后汇成农民大起义之洪流。与此同时,生活在关外的女真族日益强盛,不断同明朝发生战争。腐朽的明朝最终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清军把李自成从北京赶走后,顺势而下,开始对南方的征伐。此时的徽州,也处在激烈动荡的前夜,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尖锐。第二章,重点讲述金声、江天一领导的抗清斗争和黄道周领导的抗清活动。第一部分论及金声、江天一带领徽州乡民组成义军,抗击清军对徽州的征伐。然而,最终义军未能将清军抵挡在徽州之外。第二部分介绍黄道周从江西招募士兵,讨伐清军。黄道周队伍同清军在婺源发生战斗,然后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最终黄道周被俘。最后,对两个抗清活动作了简单的评述。第三章,讲述清初发生在徽州的佃仆起义。首先分析了佃仆起义的原因。在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下,徽州佃仆利用明清变革之际,不甘于长期受压迫,掀起了反压迫、寻求人身解放的武装起义。其次对佃仆起义的过程和结果做了说明。虽然佃仆趁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发动起义,但是地主、富户不会就这样屈服,他们纠集力量并联合清军最终将起义镇压下去。本章最后对佃仆起义的意义做了说明。第四章,对清初徽州存在的匪患作了分析。第一种匪患是由叛兵转化而来的。驻防在徽州的士兵利用外面形势发生叛乱,横行乡里,掠夺财物。他们利用政府以抚为主的政策,有恃无恐。第二种匪患是土匪。土匪利用地形长期在地方上作乱,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影响了清政府的统治。因而,自始至终都受到清政府的围剿。本章最后对这两种匪患做了分析,介绍了其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第五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三藩之乱对徽州社会安定的冲击。第一部分对三藩之乱前徽州社会做了介绍,清政府通过增加驻防军以维护徽州的稳定,利用保甲制度加强对徽州百姓的控制。同时,清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第二部分讲述耿军及其党羽入侵徽州,徽州的守备力量根本无法抵挡耿军的进攻。叛军入徽后,给徽州社会带来臣大冲击。但自三藩之乱后,徽州进入了一百多年相对稳定的时期。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焦循生平及其《论语》学著作《论语通释》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焦氏传承前辈学术的特点和个人的自我创新。力求梳理出学术中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期窥视出乾嘉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