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与产业结构的重要政策手段,财政支出总量与财政支出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重要影响。各级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已成为政府与学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整体及区域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变动状况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其次,利用1999-201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整体及区域层面就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①我国财政支出总额及其占G DP的比重、经济性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社会性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均呈逐年上升态势;维持性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稳中有降。  ②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呈小幅波动;第三产业产值占G DP的比重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近年略有下降。三次产业对 GDP的贡献率、三次产业对 GDP增长的拉动率均呈现出“二三一”梯度递减的特征。  ③财政支出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强促进作用,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对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且经济性支出的影响效应大于社会性支出;维持性支出对全国及中部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对东部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的影响显著为负。  ④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在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同时,注重财政支出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性支出及社会性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降低维持性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经济性支出中对第三产业的财政支出力度,最大限度发挥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社会性支出中科研支出、教育支出力度,提高科技向有效生产力的转化率;降低维持性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他文献
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发展和改善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本身的要求.该文是对中国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的系统分析.该文首
2003年中国GDP增长为9.1%,为近几年来最高.对于这种现象,经济学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有过热的迹象,另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正常,不存在过热.对宏观经济增长有不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其中,城市偏向政策使城市在公共投资、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受益良多,城乡经济增长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权力从中央向地方政府转移,使地方政府承担了较大的公共投入、医疗与教育投入等责任。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有所偏向地进行投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却呈现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
认识蒋正杨的水彩画,源于她的三次水彩画个人展览:在湖南大学举办“西行随记”、在同济大学举办的“水映阳光”和在长沙联空间艺术中心举办的“春致”。这三个展览举办的时间间隔很短,但每次展览都是根据展览的地点不同在参展作品上做局部调整:一是补充与展场语境呼应的作品,二是展出水彩画新媒介方面实验的作品。通过这三个在内容和质量上呈现一种递进关系的展览,观众可以看到蒋正杨水彩画创作清晰的发展脉络。  蒋正杨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