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探讨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病例螺旋CT资料,结合手术病理发现,探讨①胰腺癌胰周转移淋巴结的螺旋CT影像表现;②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确诊断为胰腺癌、经手术病理明确有胰周淋巴结转移,并且有完整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的病例纳入研究。使用亚秒单螺旋CT机,所有45例均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行常规门静脉期扫描,其中另有30例于注射对比剂30秒后行胰腺期扫描。结合文献,本研究将胰周淋巴结分为8组:①胃周(肝胃韧带)组;②腹腔动脉干组;③脾动脉-脾门组;④肝十二指肠韧带组;⑤胰头后组(胰十二指肠后组);⑥肠系膜根部组;⑦腹主动脉周围组;⑧胰头前组(胰十二指肠前)组;同时设定淋巴结横断面最大短轴径≥10mm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影像标准。由三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分别“盲法”阅片,观察肿瘤原发灶形态、周边结构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重点是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和强化方式等,并详细记录。 结果:1.45例胰腺癌中,共计89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横断面最大短轴径≥10mm);每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为1-5个。25例有一个或多个转移淋巴结中心出现坏死,坏死的淋巴结边缘部分有强化,而中心部分不强化,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未坏死的淋巴结呈均匀、轻至中度强化。23例有淋巴结融合现象,41例有一个或多个转移淋巴结边缘欠清晰。 2.胰周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腹腔动脉干组(21例,46.7%)、肠系膜根部组(21例,46.7%)、腹主动脉周围组(16例,35.6%);其余为肝十二指肠韧带组6例(13.3%)、胰头后组(胰十二指肠后组)8例(17.8%)、胰头前组(胰十二指肠前)组6例(13.3%)、胃周5例(11.1%)及脾动脉-脾门组6例(13.3%)。 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可以较准确显示胰腺癌胰周转移性淋巴结的形态学特点和强化情况。基于胰腺的淋巴引流,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腹腔动脉干周围、肠系膜根部以及腹主动脉周围。本研究基于胰腺淋巴引流和断面影像学特点而提出的胰周淋巴结分组具有临床实用性。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普及,特别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发展,使得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已不是问题,但术后并发症——后发障
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必备条件。因此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阻止肿瘤的发展,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而且抗血管生成治疗针对基因组结构相对正常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