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pider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与人的关系,作为20世纪哲学反思的一个重大课题,倍受理论和实践的关注。以哲学的睿智和深沉理性的人文精神关注科学,驾驭现代技术,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人类文明之舟行进在安全的航线上,是我们反思的价值所在,更是目的所在。 本文力图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马克思的科技观。文章主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理论基础的分析,论述了马克思科技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详细讨论了马克思科技观的发展脉络,核心内容,其中包括:1、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自然科学是产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深入发掘了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第三部分指出了马克思科技思想的现实意义,力求为人们树立合理的、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身的科技观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的人文科技思想,既是其辨证法思想的突现,又是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充分体现,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中以科技为动力、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彰显。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深刻论断,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如何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给养,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在黑河祁连山山前地区建立分布式的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监测网络,准确获取异质性地表的遥感像元真值,用于地表冻融状态分类及土壤水分定量反演算法的发展完善和真实性检验,以及两者的降尺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监测网络节点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观测有效性及其数据质量,一种基于异质性地表的均值估计方法被用于空间节点的优化采样设计:即以地表温度为目标变量,将研究区划分为相对均质的若干层(子区域),计算各层及总体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易受端部效应、负载扰动和参数不确定等因素影响的特点,提出一种使用学习滤波器的简约学习前馈补偿控制策略.为消除端部效应的影响,设计多个低维B样条网
笛卡尔作为西方形而上学史的旗帜性人物,自他宣称“我思故我在”以来,“我思”或自我意识问题已经成为最能刻画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思维之特殊性的标志性问题。  本研究尝试在西
在小科学时代,技术仅被看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因而它是价值无涉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上升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由此,现代技术被赋予了深刻的价值内涵。任何技术都荷载着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体现着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价值追求。本文详细探讨了技术的价值性特点,并对技术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力求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