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江浪矿田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jw335471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研究区地质、矿田构造进行研究,结合遥感技术完成构造解译和矿化信息提取,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找矿远景区。江浪穹窿主要经历了早期韧性挤压-剪切变形、后期脆韧性重力滑脱变形,两个期次的变形均对铜矿的成矿作用起贡献作用,早期韧性变形阶段使得铜矿进行了一定的富集,形成品位较低的浸染状、条带状矿体;后期脆韧性变形阶段是铜矿的最重要的成矿期,形成似层状的致密块状高品位铜矿体。通过对江浪穹窿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对矿区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地层带块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本次解译获取研究区线性构造及断层共计260条。经分析,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线性构造,并逐渐从东西向往北西向过度。高值区主要成北东向带状展布。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浪穹窿构造的核部区域;区内共解译环形构造18处,解译的环形构造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部、西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区域,同时这些区域也是线性构造发育区域,并与已知矿床有着良好的空间相关性。通过运用主分量分析法与门限化异常分析法,将矿区的遥感蚀变异常分割为羟基、铁染一级、二级、三级异常分级。羟基和铁染蚀变信息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比较少见。尤其在研究区的东南向区域,两者均有较强的表现,该区域也是里伍铜矿的所在地,可见蚀变与矿床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作为进一步找矿的线索加以利用。在研究区的西北及西南部区域,区域的环形闭合构造现象较为明显,同时伴随着多期的线性构造单元,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构造地质现象,同样该区域中也存在着目前已探明的铜矿,可见构造线及环形解译与矿床成因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依据线性构造解译,环形构造解译以及地层遥感信息的解译,集合羟基、铁染异常分级,本次研究获取的遥感解译信息,结合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二道棚子、茯苓山、竹林湾-小堡子、藏族堡子-海底沟、磨坊沟-江浪沟、师戈区共6个区域为找矿远景区,为下一阶段找矿工作的开展做了有益的尝试。本次研究对指导里伍铜矿区域及外围找矿具有探索意义,对外围长枪,踏卡、恰斯穹窿远景区等核杂岩体具有良好启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