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虚寒证在人群中患病率高达9.95%,且女性(13.21%)明显高于男性(5.56%)。虚寒可引起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痛经、闭经等多种月经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关于月经病虚寒证的研究较少,西医对本病证尚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因此,深入研究月经病虚寒证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妇科虚寒证的诊治提供帮助,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Ⅰ/Ⅱ型T淋巴细胞和生殖激素与虚寒型月经病的关系,并与虚热型月经病进行比较,从内分泌-免疫方面初步探讨月经病虚寒证的部分发病机理及《金匮要略》温经汤(简称“金匮温经汤”)对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选择符合月经病虚寒证和虚热证纳入标准的患者各30例,分别为月经病虚寒证组(简称“虚寒组”)、月经病虚热证组(简称“虚热组”)。选取正常健康女性志愿者30例为正常组(除外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其它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等)。虚寒组中痛经10例,月经后期12例,月经过少8例;年龄最大4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29.77±5.75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年,平均3.88±2.58;病情评分最高为38分,最低为6分,平均为19.63±8.82分。虚热组年龄最大42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9.53±6.37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年,平均3.38±2.21年;病情评分最高为36分,最低为8分,平均为20.40±7.51分。正常组年龄最大4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8.57±6.02岁。虚寒组与虚热组之间病程长短、病情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虚寒组、虚热组、正常组三组之间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运用金匮温经汤对虚寒组进行治疗,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连用3个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期间不得服用与本病证有关的其他中西药物。三组(虚寒组治疗前后、虚热组治疗前、正常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二天清晨取坐位,采空腹肘静脉血6ml,其中1ml血EDTA抗凝混匀,剩余5ml置于另一无菌含肝素抗凝剂的塑料试管中,混匀,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层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Ⅰ/Ⅱ型T淋巴细胞,应用软件Cellquest进行三色荧光参数获取。结果:1月经病虚寒证患者治疗前Ⅰ/Ⅱ型T淋巴细胞与生殖激素的变化1.1月经病虚寒证患者外周血治疗前Ⅰ/Ⅱ型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虚寒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T、CD3~+CD8~+T、Th2、Th2/Th1、Tc2、Tc1细胞的含量降低(P<0.01),Tc2/Tc1降低(P<0.05);CD3~+CD4~+T细胞含量升高(P<0.05),CD3~+CD4~+T/ CD3~+CD8~+T、Th1升高(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虚热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T、CD3~+CD8~+T、Tc1细胞的含量降低(P<0.01),CD3~+CD4~+T、Th1细胞含量降低(P<0.05);Th2/Th1、Tc2升高(P<0.05),Tc2/Tc1升高(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CD3~+CD4~+T/ CD3~+CD8~+T、Th2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虚热组治疗前相比,虚寒组治疗前CD3~+T细胞的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CD3~+CD4~+T/ CD3~+CD8~+T、Th1细胞含量升高(P<0.01),Tc1升高(P<0.05);CD3~+CD8~+T、Th2、Th2/Th1、Tc2、Tc2/Tc1细胞含量降低(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治疗前月经病虚寒证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虚寒组治疗前患者血清中E2、LH的含量降低(P<0.05),T、FSH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的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虚热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T、LH的含量升高(P<0.05),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SH、E2的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虚热组治疗前相比,虚寒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E2的含量降低(P<0.05),T、P、FSH、LH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治疗前月经病虚寒证患者Ⅰ/Ⅱ型T淋巴细胞与生殖激素的相关关系治疗前虚寒证患者Th2、Tc2、Th1、Tc1细胞与E2、T、FSH有相关关系,与血清P、LH无明显相关性。结果显示:Th2细胞、Th2/Th1与E2呈显著正相关(r=0.545,P<0.01;r=0.580,P<0.01),Th1细胞与E2呈负相关(r=﹣0.456,P<0.05),Th2、Tc2细胞、Th2/ Th1与T呈正相关(r=0.549,P<0.01;r=0.509,P<0.01;r=0.399,P<0.05),Th1细胞与FSH呈负相关(r=﹣0.399,P<0.05)。2月经病虚寒证治疗结果运用金匮温经汤治疗三个疗程后,临床治愈14例,有效11例,有效率83.3%。进一步按病种统计,痛经组10例,临床治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80%;月经后期组12例,临床治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83.3%;月经过少组8例,临床治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87.5%。三种病种间有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金匮温经汤对月经病虚寒证患者Ⅰ/Ⅱ型T淋巴细胞、生殖激素的影响虚寒组患者给予金匮温经汤治疗三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CD3~+T细胞、CD3~+CD8~+T细胞、Tc2细胞、Tc1细胞升高(P<0.01),Th2细胞、Th2/Th1、Tc2/Tc1升高(P<0.05),CD3~+CD4~+T、CD3~+CD4~+T/ CD3~+CD8~+T、Th1细胞降低(P<0.01),E2、T、LH、FSH的含量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P的含量有升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金匮温经汤治疗三个疗程后CD3~+T细胞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发现月经病虚寒证患者与正常组相比血清生殖激素(T、E2、FSH、LH)水平降低;CD3~+T、CD3~+CD8~+T、Th2、Th2/Th1、Tc2、Tc1、Tc2/Tc1细胞的含量降低,CD3~+CD4~+ T、CD3~+CD4~+T/ CD3~+CD8~+T、Th1细胞含量升高。提示月经病虚寒证患者生殖激素水平降低;Ⅰ/Ⅱ型T淋巴细胞间的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明显Ⅰ型T淋巴细胞优势,并与激素含量有相关关系。推测可能由于机体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卵泡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月经过少、月经后期、痛经等月经病虚寒证的发生。2与月经病虚热证比较,虚寒证患者血清中生殖激素水平(E2、LH、T、P、FSH)降低,外周血CD3~+CD4~+T、CD3~+CD4~+T/ CD3~+CD8~+T、Th1、Tc1细胞升高,CD3~+CD8~+T、Th2、Th2/Th1、Tc2、Tc2/Tc1细胞降低。推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为虚寒证发病的因素之一。3金匮温经汤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反证了月经病虚寒证的发生与Ⅰ/Ⅱ型T淋巴细胞的极性漂移、生殖内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金匮温经汤可能通过调节月经病虚寒证患者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状态,达到对月经病虚寒证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