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疾病类型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UC病变主要位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连续、弥漫性分布,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受遗传、环境、微生物、免疫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免疫因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属于调节免疫系统活动的转录因子家族,可通过Toll样受体通路调节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多种类型细胞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IL-1β、IL-10、IL-13、IL-17、TNF-α等炎症因子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IRF5表达水平的增高可增加UC患病风险,但IRF5在UC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首先探究IRF5在UC患者与健康人肠道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其次通过UC动物模型探究IRF5基因全身敲除对UC表型及分子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IRF5是否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UC的发生发展,以期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收集UC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的肠道粘膜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两组人群肠道粘膜组织中IRF5基因表达水平差异。2.所购C57BL/6J小鼠为IRF5基因全身单敲杂合鼠,合笼鉴定其子代基因型,获得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和IRF5基因全身敲除纯合小鼠为实验组。3.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构建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根据两组小鼠大便性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全结肠大体观及病理改变,比较两组小鼠结肠炎严重程度差异。4.获取两组小鼠结肠粘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肠道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IRF5基因在UC患者肠道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4.48±3.06 vs 2.10±1.60,P<0.05)。2.实验组小鼠腹泻、便血、体重减轻等结肠炎症状比对照组小鼠更轻,第6日和第7日DAI评分更低(1.88±0.89 vs 2.79±0.64,P<0.05;1.29±0.84 vs 3.04±1.19,P<0.01),结肠短缩更不明显(6.50±0.23 vs 5.98±0.60,P<0.05),病理损伤更轻。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肠道粘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n)、IL-10、IL-13、IL-17水平更高(P<0.05),IL-1β、TNF水平更低(P<0.05),而IL-2、IL-2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RF5基因在UC患者肠道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群;IRF5基因全敲纯合小鼠结肠炎症状及结肠病变比野生型小鼠更轻,表明IRF5表达水平的下调对UC具有缓解作用。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RF5基因全敲纯合小鼠肠道中抗炎因子表达水平上调,而促炎因子水平下调,表明IRF5可通过调节肠道粘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影响UC的发生发展,有选择的控制IRF5的表达水平有望成为UC治疗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维护全球的气候系统,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使得森林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碳
乌龙茶是中国特色茶类,以香高味浓著称。新品系“606”(玉琼号)是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采摘期早,树体适合机采,其制乌龙茶花香幽长持久,味鲜醇甘滑,水
将废旧橡胶轮胎破碎、筛分后用以外掺,全部或部分替代天然骨料制备的橡胶混凝土是解决废旧橡胶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变废为宝、绿色环保与可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决橡
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典型的木质纤维素原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饲料化是其主要利用途径之一。然而单一的玉米秸秆营养价值低,通过微生物发酵能够提高其蛋白质和脂肪含
本文研究由对称性破缺模型导出的一种广义Swift-Hohenberg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以及一类四阶椭圆方程解的正则性.通过山路引理和周期延拓法、直接变分以及Morrey定理,分别得出广义Swift-Hohenberg方程山路解的存在性、极小能量解的存在性以及四阶椭圆方程弱解的正则性.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对称性破缺模型的背景,以及广义Swift-Hohenberg模型方程的导出过程,然后
复杂网络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真实系统中的神经网络、万维网、社交网络等,为个体间的联系和交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控制网络化人群中疾病的传播是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个主要内
随着十九大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生产、生活、生态为导向的乡村地域功能研究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与前沿领域。以往对于乡村地域功能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县域尺度,对于功能定位则多以功能分区为主,这导致了乡村功能定位不精准、研究结果实践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镇域为研究尺度,探讨了在该尺度下乡村地域功能的评价方法和功能定位的技术方法,力求通过该套方法实现对研究区域各乡镇乡村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有效管理各类市政管线,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于现浇综合管廊,预制综合管廊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易控制、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应用前
在钙质岛礁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已成常态,而岛礁大多远离大陆,建设中所需的无机材料如从大陆运输必将会大大增加其建设成本,如使用钙质砂作为混凝土中的细骨料,其取材容易且成本低,可大大节约费用,节省建设周期。钙质砂存在着强度低和易破碎等特性,必然会使钙质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别与常规混凝土,因此,本文以钙质砂作为试验试样,进行了钙质砂的基本力学性质试验、钙质砂混凝土常规三轴试验及纤维增强效应、干湿循环对钙质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大规模扶贫开发耦合作用下,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 039万人(现行标准)大幅下降到了2017年的3 046万人。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区域差异、城乡差距及代际传递等现象使得贫困在空间、城乡、代际间存在“固化”特征,给当前的扶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随着贫困新特征的出现,贫困地区的空间分异和代际传递研究将有助于从微观视角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