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末以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开始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由此被提出。同时国际社会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研究,众多学者着手研究如何对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但由于低碳经济研究提出时间较晚,发展的时间较短,如何定义低碳经济的内涵,评价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的阶段,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概括低碳经济的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出低碳经济评价方法。从实证角度出发,利用“纵向”拉开档次法研究我国近6年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进行评价,试图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和评价得到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内容框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根据定义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特征,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从低碳经济“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的特征与我国基本情况角度出发,从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碳排放以及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选取,构建三级层次评价体系。第三章,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首先从CO2排放情况的角度出发,选取我国CO2排放规模、CO2的能源结构、CO2的经济结构、居民消费的CO2排放情况四个角度对我国2005-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其次,采用拉开档次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我国2005-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趋势,计算得到我国各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得分和排名;此外,从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横向评价的角度出发,选择我国30个地区作为评价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评价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五个公因子,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得到我国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30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分为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四种类别的低碳经济发展区域。第四章,通过前文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所得结论进行总结,结合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结论:第一,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分析,得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以下四方面的压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单位能源的CO2排放强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将使我国CO2排放保持上升;我国行业技术水平落后阻碍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大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压力。第二,2005-2010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得到改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到2010年进入到中低碳的发展阶段,但仍属于相对低碳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三,我国各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综合得分最高,中部地区次之,得分普遍偏低的地区集中在西部地区。第四,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不同类别的低碳经济发展差异主要集中在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本文通过对不同学者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进行辨识,概括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其具有的特征和性质,避免了在进行低碳经济研究时不明确低碳经济概念而导致研究对象混淆的问题。第二,通过结合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从四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时加入碳排放方面的指标突出表现低碳经济的特征,较为全面的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第三,从动态的角度评价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从静态的角度评价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保证了我国纵横向相结合的全面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