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物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调查了南京和上海两地流动和城市儿童的亲子依恋、情绪调节和友谊质量,探讨(1)儿童友谊质量的发展轨迹/特点及群体差异;(2)亲子依恋和情绪调节对流动与城市儿童友谊质量的影响及该影响在两个儿童群体中的异同;(3)情绪调节在亲子依恋和儿童友谊质量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在流动与城市儿童群体间的异同。本文包括研究一和研究二两部分。研究一以上海(N=295)和南京(N=564)两城市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流动和城市儿童各383和431名。研究一对测量工具进行信效度检验及变量间关系的初步分析。研究二则采用研究一修订之后的测量工具,以上海(N=193)和南京(N=591)两城市的初一学生为追踪研究对象,其中,流动和城市儿童各347和423名。研究二考察儿童友谊质量的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群体差异,亲子依恋和情绪调节对流动和城市儿童友谊质量的预测及其异同,检验情绪调节在亲子依恋对儿童友谊质量预测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在两个群体中的差异。研究一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和情绪调节问卷信效度良好,友谊质量问卷经修订之后,信效度也符合测量学标准。亲子依恋和情绪调节与友谊质量均存在相关,但这种相关关系在流动和城市儿童间存在异同。譬如,在流动和城市儿童中,积极友谊质量与安全型依恋均成正相关;但积极友谊质量与流动儿童的回避型依恋相关不显著,却与城市儿童对母亲的回避型依恋成显著负相关。研究二结果发现,(1)在友谊质量发展趋势上,儿童的积极友谊质量呈下降趋势,消极友谊质量呈上升趋势,且该发展特点在流动和城市儿童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最后一次测试上,流动儿童的积极友谊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城市儿童,消极友谊质量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儿童;在儿童友谊质量的发展速率上,流动儿童的积极友谊质量下降速度比城市儿童慢。(2)亲子依恋和情绪调节对友谊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流动和城市儿童中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相似之处在于,安全型依恋均可促进流动和城市儿童积极友谊质量的发展,认知重评均能促进流动和城市儿童积极友谊质量的发展。差异之处在于,在流动儿童中,对父亲的回避型和对母亲的焦虑型依恋均会加剧其消极友谊质量的发展,认知重评还能抑制其消极友谊质量的发展,表达抑制则加剧其消极友谊质量的发展;而在城市儿童中,对母亲的回避型依恋则会加剧其消极友谊质量的发展。(3)情绪调节在亲子依恋与儿童友谊质量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且该作用在流动和城市儿童中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相似之处表现在:①在两个群体中,认知重评在对母亲的回避型依恋和友谊质量间发挥中介作用;②情绪调节在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友谊质量间均不存在中介作用。差异之处表现在:①在流动儿童中,对父亲的回避型依恋可通过弱化认知重评进而降低其积极友谊质量,并增强其消极友谊质量;在城市儿童中,情绪调节在对父亲的回避型依恋和友谊质量中不存在中介作用;②在流动儿童中,对母亲的回避型依恋能通过弱化认知重评从而增强其消极友谊质量;而在城市儿童中,对母亲的回避型依恋能通过弱化认知重评从而降低其积极友谊质量。最后,本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及总结,并总结了本研究的贡献、不足及对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