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esis对马克·吐温的两部《历险记》的福柯式解读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是美国现代文学之父。纵观吐温的全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地位始终最突出。人们通常从儿童视角、语言技巧、作品结构等方面去剖析这两部小说,而基于小说中的各种人物关系,本文将结合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思想来解读这两部作品。   福柯认为,权力是以“权力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在“权力关系”中,个体通过不断“斗争”获取自己的地位,“权力”是多方向的而非对立的。权力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权力技术在权力关系中的实施,这些权力技术福柯称为“规训”权力,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训手段(包括“监控”、“规范”和“审察”)和机构将人们转化为“驯顺的个体”。在福柯看来,权力并不是消极的,权力最终产生“个体”;换句话说,个体是权力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过程称为权力的”主体化”(包括“个体化”和“总体化”)。   运用福柯的权力思想,本文认为吐温小说中的人物是“规训”权力“主体化”的结果,即“规训”权力通过对人物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决定了每个人的生存方式。作者认为,汤姆在“监控”和“规范”的作用下成为完全“驯顺的个体”;哈克在“审察”的作用下一方面被“驯顺”,另一方面积极主动的建立了“自我”;而吉姆在“规范”的作用下被“总体化”。汤姆和哈克的“个体化”区别在于他们在权力关系中建立了不同的知识体系并采取了不同的“反抗”。而吉姆在“总体化”的同时,通过对“白人特征”的追求来寻找自我。因而,在这两部《历险记》中,吐温通过动态的人物关系描绘出了渗透于社会各层的微观权力,体现了吐温对充斥着权力关系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关注。  
其他文献
在美国当代作家中,尤其是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厄秀拉·勒奎恩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她生于1929年,几十年的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世纪。勒奎恩的作品文类丰富,包括诗歌、散文、现实小
本文以张佩瑶教授的《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为例,深入细致地探索了翻译补偿问题,并强调了翻译补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深度翻译理论将文本置于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