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对IPO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创业板的实证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风险资本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关风险投资问题或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之一,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随之兴起。2009年10月深圳创业板市场的成功推出,标志着我国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创业板市场不仅为亟需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且为国内风险资本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因此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选择通过协助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形式实现资本的增值,并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然而,不少企业为了尽快获得稀缺的上市资格、抬高股票发行价格,往往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修饰,阻碍了资本市场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也不利于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学术界关于风险投资的功效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认证假说”,第二种观点是“监督假说”,第三种观点是“躁动假说”,前两种观点从正面肯定风险投资对于上市企业的积极作用;第三种观点则从负面角度认为风险投资会对所投资企业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各国目前的研究来看,风险投资在企业上市前后是会带来积极的认证监督功效,还是负面的躁动效应,学术界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中国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初始样本,考察风险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关系,分别从风险投资参与与否、第一大风险投资股东的性质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声誉三个方面来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背景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但风险投资机构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超过10%且在董事会中占有席位并不能有效地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说明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认证、监督作用的发挥尚不明显。另外,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说明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存在“躁动效应”。
其他文献
在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大力拉动消费、促进就业、高度关联性、产业链长等特征。当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在各项生产要素成本逐年上涨、竞争环境的压力增大、资源配置有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汽车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科技的创新又推动新兴力量参与市场,所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开始面临不同于往日的压力和竞争局势。该如何进行转型和升级,进一
随着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参与主体,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营经济成果。民营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保
自2001年起,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独立董事投票的结果以及存在异议的原因,该规定旨在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督促独立董事认真履行职责,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治理情况的透明
新冠肺炎病毒闹得凶,rn抗“疫”战线出群英.rn今天咱不把别的表,rn表一表,九五后一位女医生.rn她只身单车来返岗,rn动人的故事国人惊.rn这一天,武汉市江夏金口卫生院,rn医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