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20世纪20、30年代的许多文学刊物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40年代的文学刊物却并未引起相应的关注。研究40年代文学,可以打开那段时期文学文化研究中的许多暗箱。《七月》、《希望》是诞生在战火之中的两份文学刊物,负载着深沉的文学与文化内容。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现代文学原有的格局,文学思维、文学风貌呈现出明显的战时色彩。文学的功利性追求与定位获得了合法性与合理性。在这种氛围之中,《七月》设定了明确的文学立场,坚守着不肯让位的文学精神。文学立场的设定与“五四”所开创的“启蒙的文学”道路双向并进,在“救亡”的浓厚氛围之中贯注了深沉的“启蒙”力量,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化色彩。刊物采取独特的编辑策略保证了刊物设置的远目标的实现。这两份刊物以自成体系的面貌在战争中前后坚守了七年之久,最重要的支撑就是特殊的编辑胡风。胡风卓异的个性特征与文学思想引导着刊物的发展走向,同时,刊物对于胡风的文学思想的成熟也起着催生的作用。这两份刊物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新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催生了七月派;开拓了新文学文化的思维;在40年代“救亡“的氛围之中注入了启蒙的力量;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和健康的力量。
其他文献
论文结合吉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线控转向技术在装载机上的应用”(20040336),校企合作项目“线控转向技术研究及其在装载机上的应用”,将线控技术应用于轮式铰接转向装载机的
共模漏电流抑制是非隔离型光伏并网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建立传统非隔离型级联H桥光伏并网系统共模模型,推导出系统共模漏电流数学表达式,分析影响系统共模漏电流的